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精神病患者:我的精神家园在何处?

作者:李宗木,李 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7-12 9:44:21       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量精神疾患的存在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在目前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排名第一,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我国现有重型精神病患者约1千多万。其中一部分由于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单位的关注和社会的关爱,约10%的患者有肇事肇祸行为,其中多次肇事肇祸的占1/3。他们常常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流落街头,“污染”城市;有的常年上访、缠访、闹访,甚至拦截领导坐车,妨碍公务;有的冲击国家机关和驻外使馆,损害地方政府和国家形象;有的行凶杀人,危害社会治安,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极不相称。因此,这些城市的“边缘人”需要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现状】我市精神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精神病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质量普遍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安庆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按我市总人口数及精神疾病平均患病率(13.4‰)计算,目前我市精神病患者接近10万人。其中大多数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有病不医,或者治疗不彻底。虽然各级政府在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我市精神卫生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贫困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流落街头乡野,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总体形象,而且对社会安定构成重大隐患。
  从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年至2006年的门诊就诊人次上看,2002年就诊1万2千余人次,住院人数为1200多人次,到了2006年已上升为就诊2万2千余人次,住院1900多人次。精神病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但住院治疗率在2004年至2006年年均为1900人左右,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发病率在上升,住院治疗率呈下降趋势。这五年间,初诊病例的数量平均每月400余人次左右,约占我市新增精神病患者的1/3,初发精神病人在发病后到就诊的时间平均为二年以上,在农村及文化相对不发达地区,约有16%的病员求助于迷信、宗教、巫术等,多数患者处于有病不医的状态。或因某种原因到非正规医院治疗,而延误或者加重病情等。
  精神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原因:一是与经济承受力有关。重型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首发首治时,一个正规疗程约三个月,费用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因此90%以上的患者不能按有效疗程治疗。二是由于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人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甚少、存在偏见,甚至连新闻媒体也把精神病人称作“武疯子”、“孬子”,他们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持鄙夷、疏远、冷淡甚至断绝来往的态度,使病患家庭的精神负担更加严重,产生“羞耻感”,怕别人知道家里有精神病人,就有了不让精神病患者治疗的现象。
  精神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精神病人的医疗和社会保障率却十分低下。我市虽然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是整体上看我市精神病患者基本没有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好处,实际上成了“边缘群体”。一方面,精神病人基本没有正规就业单位,或者在困难企业工作,无法参加医疗保险;或者保障能力有限,不能负担所有的医疗支出。另一方面,作为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的最低生活保障只包括吃饭的钱,不包括看病的钱。一旦生病,只能用吃饭的钱来看病,结果因病致贫,并且越来越贫困。而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虽然正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在有些地方“精神病”就被明文排除在补助之外,众多精神病人根本享受不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实惠,体会不了社会互助共济的温暖。 【危害】影响市容市貌危害社会治安   在2004年防治“非典”期间,当时的安庆市收容遣送站收容城市“三无”人员(无法定赡养、扶养人,无固定收入和固定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人)最多时达一百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精神病患者。随着城市收容管理模式的转变,大批“三无”人员又重新回流到街头。他们常年露宿街头乡野,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生活毫无保障,成为城市的“垃圾人”,不仅对社会治安构成隐患,而且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政府形象,与现代城市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和谐社会的文明进步背道而驰。
  同时,精神病人是社会上肇事肇祸的一个高发群体。据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提供的资料,仅安庆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案例每年就达到100多例,其中影响社会治安的案件约占80%,且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依据我国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精神病人一旦被鉴定不具备刑事或民事行为能力后,法律将无法制裁。前几年,我市曾发生过一精神病患者多次拦堵市党政领导车子的事件;而精神病患者陈某、翟某也曾分别到北京冲击美驻华大使馆和中南海,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遣送回宜;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案例频频见诸本报报端。而精神病人多数不具备刑事或民事行为能力,但肇事肇祸后的精神病人监管问题却是社会的盲区,目前我市尚无对此类病人强制监管治疗的专门机构(精神病人管治医院),也缺乏处理此类问题的长效机制,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已经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又一重大隐患。 【建议】多头并进,关爱精神病患者   有关人士针对我市精神病患者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参照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成立市级精神卫生工作专门领导机构。开展对贫困精神病或精神残疾人的医疗、生活救助,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等,逐步建立全市精神病三级防治网络体系。
  二、卫生部门应尽快组织开展全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监测等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支持,并为我市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社会要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消除偏见,勇于关爱,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我市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水平,切实提高我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强化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力度,改善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服务,遏制精神疾病负担上升趋势,减少精神疾病致残。
  四、加强专科医院建设, 建立精神病防治协作体系。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皖西南地区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承担着皖西南地区千万人口的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教学等任务。由于多年来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加上自身业务收入低,无力投资建设。目前该院各项基础设施依然严重滞后,与同级综合医院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政府应重点扶持,加大投资力度,以尽快改变该院目前的落后面貌。由于该院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最弱势群体,多数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在社会最低保障线以下,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收入难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建设,依托该院的设施、人才和技术资源,设立精神病人救助、安康病区。救助病区主要收治“三无”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参与投资建设,共同管理监督;安康病区主要收治肇事精神病人,由公安部门参与投资建设,共同管理监督。同时,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对贫困精神病人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监管,明确公安部门的收留和送治责任,严格规范定点医院的公益性质,治疗费用可由财政部门负担或部分负担。以大、中型精神病专科医院为技术依托,建立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精神病防治网络及精神病人农(工)疗基地,一些地区已有成功的经验,对于提高精神病人的监护率、治疗率,降低复发率和肇事率有显著的效果。这一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国际上“小医院、大社区”的精神病防治发展趋势。
  五、 通过法制手段解决精神病人监护问题。通过法制手段是解决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的必由之路。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须作进一步完善,使其更明朗、更具操作性。期盼《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早日颁布实施,将精神病人的监护、医疗、权益保障等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以维护社会的繁荣稳定,造福广大精神病患者,使他们也能享受到国家经济腾飞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再流浪!
   
      ■记者手记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众多,但就诊率和住院治疗率却并不高。这就意味着除了极少数精神病人能够住院治疗外,绝大部分精神病人只能在家里接受治疗与看护。加上群众对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之甚少,精神病人被关、锁和受歧视现象普遍存在。而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行为无常,目前已成为家庭监管头疼的事情,特别是流浪、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更是危害到社会治安。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按照我国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为13.4‰计算,全国有1600多万精神病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精神病患者有攻击意识,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但是,精神病人作为无自制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更需要足够的法规支持才能保障。
  从世界范围看,自1938年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相继颁布了精神卫生类法律。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滞后,虽然自1980年以来一些法律法规已有20多条涉及精神卫生管理,但多数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由于立法方面的缺失,导致我国精神病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社区防控监测体系缺失、专业机构条件落后等。精神卫生问题已从单一的个人患病而日渐成为导致一些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根源,形成社会突发事件的“不定时炸弹”。
  因此,高度重视与关注精神病患者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加快精神卫生立法,保证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