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汪洵清:守卫上甘岭 峥嵘岁月稠

作者:李大永,闫树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6-29 9:29:10         83岁的汪洵清老人是我市枞阳人,在他位于市区花亭北村的家里,汪老回忆起了他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开赴朝鲜并一待就是八年的峥嵘岁月。
     汪洵清于1945年5月加入当时由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野战军五兵团16军47师,在师文工队当宣传干事。他亲身参与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解放四川乐山和成都,消灭国民党胡宗南20万残余部队和贵州叛乱匪徒的大小战役。
     在1951年1月上旬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命令后,部队于3月下旬到达河北衡水、深县地区完成集结,并整编扩军。47师于1951年9月24日从辽宁省集安县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汪老回忆道,那个时候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敌人的空袭。志愿军只有几架从国民党军缴获的老飞机,没有现代化的高射防空武器,因此失去制空权。而朝鲜战场上的敌人飞机十分猖狂,白天黑夜都在朝鲜全境活动,前沿阵地、后方交通、城市村庄,不放过任何一个目标。有一次跟随部队在行军的途中遭遇了十几架飞机扫射,他当时隐蔽在公路旁边的一棵小树下面,敌机倾泻的子弹就在身边溅射,幸亏没有打中自己,但是47师伤亡了三四十人,被迫改为夜间行军,主要交通线都设防空哨兵,汽车进行伪装,一发现敌机,哨兵就打枪通知部队隐蔽。但即使是这样,部队的粮食蔬菜等后勤供给还是出现了困难。
      朝鲜的冬季气候与我国东北地区相似,气温最低可达零下三四十度。汪老所在的部队到达驻地后都停在山沟、原野,住在帐篷里,无法过冬。为此,全师都夜以继日地挖坑道,修交通道路,割马草,建掘开式住房。在房间内挖许多浅沟,做成简易的火炕,并挖出长长的烟道,分散炊烟,以免被敌人发现。由于长时间没有青菜吃,许多战士都得了夜盲症,天还没黑就看不见东西,有的人甚至白天都看不见。汪老说,那个时候他们请朝鲜老乡带着到处找野菜,凡是山上田野里发青能吃的野菜、野蒿、树叶等都找来吃,朝鲜老乡想把自己准备过冬的菜送给志愿军,但是战士们坚决不要。这直到后来从国内运去一些药丸,每个战士每天吃几颗,才慢慢的恢复了视力。
     在汪老家里至今还保留有很多在朝鲜拍的珍贵照片,有慰问17岁的第五次战役二级支前模范、朝鲜姑娘石吉英的,有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的,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汪老1953年拍摄的英雄阵地上甘岭被炮弹炸后的景象,一棵本来茂盛的参天大树变成了一截光秃秃的树桩,上面遍布的弹痕似乎在诉说着战事的激烈。谈起上甘岭,汪老回忆说,1953年7月,他所在的16军47师奉命到达五圣山地区,接替23军左翼晓星山至下回山地区,24军右翼三三零点五高地至别有峰地区的防御任务。
      汪老打开他当时绘制的简易战场地图给记者看,同时介绍说,这个地区一直是敌我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东面英雄阵地上甘岭、西面险要的晓星山和中间的三九一高地、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均为我军控制。在取得金城战役、注字洞南山反击战胜利之后,汪老所在的部队在夜间接替执行24军70师208团和72师214团的汉滩川、上甘岭、五圣山地区的防务。汪老说,他进入该阵地的时候发现,依山傍沟挖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猫耳洞,由坑道和战壕连接。此外因为被反复轰炸,上甘岭已经被炸弹翻了个遍,岭上留有无数个一米深的弹坑。当时正处在7月雨季,住在猫耳洞里,是五面渗水。汪老和战友们不得已用身上带的雨布,遮住顶部和两边的坑道壁,又在坑道底部垫上树枝和树叶,做成简易防水的卧铺。吃的是干粮,炒面和硬邦邦的压缩饼干、罐头。由于敌人封锁了水源,所以喝水只能喝从岩缝中接来的泉水。
     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的消息传来,整个前沿阵地一片沸腾。汪老和战友们钻出猫耳洞欢呼祖国万岁,同时他也看到阵地对面的敌人也都离开工事掩体,有的打闹,有的在小河沟洗澡,看样子他们也在欣喜战争终于结束自己可以回家了。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