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传林,杨宏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9-11 9:19:42
图为刘传和正在用牙齿和仅剩的右手做实验 曹传林 摄
人物简介:刘传和,1964年出生在太湖县新仓镇同兴村,1981年在河南因车祸下肢高度截除,上肢仅剩右臂,左臂自肩部以下都没有了。26年来,刘传和自强不息,不言放弃,不仅克服重重困难,坚强生活,而且自1992年开始着手搞发明创造,截至现在,他已有三项发明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号,他也因此成了当地的名人。
9月初,太湖县新仓镇的刘传和再次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他发明的是一种用于电焊机空载即停的安全节电装置,专利号:zl200620072124.1。这是刘传和的第三个专利发明,前两个分别是一种充湿式灭蚊虫电风扇和一种照明及灭蚊、蝇虫两用灯,专利号分别是:zl96206234.0、zl99218052.x。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刘传和。
在他破烂不堪的小屋兼实验室里,刘传和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刘传和是家中的老大,读完初一就辍学跟人跑江湖, 17岁那年在河南寻生计时出车祸,由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连生活都要别人照顾的残疾人。
“传和搞发明能获得专利还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邻居叶大妈说。其实,刘传和也不是一个天生喜欢搞发明创造的人,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萌生了这个念头。“1993年夏天,天气特别热,气温高、湿度低,连电风扇扇出来的风都烫人。我想如果在电风扇上装上一个可以扇出水雾的装置那肯定要凉快得多。”刘传和说。有了这个想法后,刘传和投入到了“研发”之中,读书不多的刘传和要搞发明,这不仅别人笑话,连他自己都“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不知道可以学,不明白可以问,凭着这两个信条我发明了那个充湿式灭蚊虫电风扇。”刘传和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多,于是他依靠两条小板凳(搬动自己的工具)一趟又一趟跑供电局,向工人请教焊接技术,向技术人员、书本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不懈努力和反复实验,终于刘传和的第一项发明问世了。当他把电风扇向乡亲们展示时,乡亲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此,他也受到了乡亲们的刮目相看。
如果说第一项发明创造还是处于初级阶段,那么他的第二项发明就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了,这是一种灯,可以照明,同时还可以用来灭虫。这种灯不仅安全,而且能防止农民过多喷洒农药造成环境污染。据刘传和说,他的这项发明曾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被一香港客商看中,打电话到当时的乡政府,准备用95.5万元请其转让专利,可惜当时通讯、交通条件差,又加上家乡下大雨,洪水成灾,不能上路,当刘传和辗转找到客商指定的会面地点时,香港客商已经走了,而且在路途当中他的专利证书又被小偷偷走,只好作罢。
为了搞发明,仅有的一点积蓄也搭进去了。刘传和现在回忆起来还长嘘短叹,东西是做出来了,可惜没有转让成功,生活又成问题了。从那以后,刘传和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去养猪,再也不搞发明了。他说:“我将那两项有专利号的成品都扔掉了。”
可不“安分”的心不是说丢掉就丢掉,看到国家能源有限,而使用的无限和浪费让他痛心疾首。2004年以后,刘传和又开始“偷偷”着手研究起电焊机了,因为他知道电焊工在进行电焊时不可能老是拔插头,而电焊机在不工作时的耗电量却十分惊人,这不仅给用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浪费了国家能源。在几百次的实验和反复的计算后,他的电焊机空载即停装置问世了,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又顺利拿到了专利证书。
为了发明,刘传和可是吃尽了苦头。在搞发明时,他自学了初中、高中《物理》,焊接或者上螺丝他都是用牙齿帮忙,为了掌握实验效果和取得第一手数据,刘传和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从家里到仅有10多公里的太湖县城要一天时间,有几次晕倒在“实验室”好久才被别人发现,还有一次甚至差点付出生命。发明创造成功了,他依靠小板凳辗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不仅没有推销出去自己的产品,还经常遭到别人误解甚至白眼。
“希望我的这项专利能有厂家来大批量生产,为社会节约一些能源,只要是造福社会,我甚至可以免费转让。”采访结束时,刘传和希望自己的梦想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