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我市农民收入进入较快增长期

 根据初步统计,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0元,增幅连续第四年超过10%,达到15.2%,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纵观2007年,我市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在县域经济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渐显现的同时,各地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到去年11月底,八县(市)共实现财政收入26.4亿元,平均增幅达35.8%;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平均增幅达43%;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98.1亿,平均增幅达71.2%。全市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乡)、120个示范村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岳西县的余畈村、桐城市的里仁村、望江县的饶家墩社区等50多个村(社区)已取得了比较好的建设成效。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步成型。抓住产业化这个重点,各地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各地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就业渠道,使农民收入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期。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升是2007年“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全市大宗农作物全面增产,棉花面积首次突破100万亩,粮油、茶叶的优质率稳步提高。生猪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家禽出栏量增长23.8%,生态、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种植业已初步形成了圩畈丘陵地区粮饲作物经济带、沿江洲圩地区棉花油菜蔬菜经济带以及山区茶桑果和生态农业经济带。渔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河蟹、珍珠、黄鳝、鳜鱼等一大批名优农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
   
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2007年带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新的跨越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全年我市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0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有13家,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4个。全市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每年实现营销收入90.5亿元,年利税8.2亿元。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有23家企业已经由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全市有50多家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等手段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产品档次。此外,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一批“一村一品”的特色示范乡镇逐步形成。如桐城大关镇已成为全国蛋鸭养殖第一镇;潜山槎水镇是全省最大的优质茧生产乡镇;岳西县主簿镇已发展成为全省茭白生产第一镇;望江县赛口镇是全省最大的网箱养鳝乡镇等。
    2007
年,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了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税费改革逐步深化,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有效地保护和调动,农民增收的环境改善、渠道拓宽。去年我市农民所获得的惠农补贴包括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等。据统计,各项惠农补贴总计约2亿元,给全市农民带来人均近40元的政策性增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