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延续普京强势外交 俄与美仍斗而不破

作者: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日期:2008-3-8 11:42:13          2008年3月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音乐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俄总统候选人、现任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右)向观众挥手致意。普京当日晚祝贺梅德韦杰夫在总统选举中大幅领先,并表示相信俄罗斯将继续奉行既定政治方针。 新华社/法新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7日公布总统选举正式结果,梅德韦杰夫当选俄新一届总统。梅德韦杰夫将于5月7日宣誓就职。     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都是伴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展开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叶利钦的内外政策完全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理念,而普京的执政方针也与叶利钦时代相去甚远。那么,梅德韦杰夫在执政后是否会改弦更张,调整普京的强势外交态势,走向相对温和的外交政策呢?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至少是在他执政初期不会有大的改变。     首先,梅德韦杰夫能够顺利当选俄罗斯新总统是因为得到了普京的全力支持,而这一支持的前提是保持普京八年来的执政理念和政策的延续,这当然包括了普京的强势外交政策。     其次,普京即将出任新政府的总理也为其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提供基本保证,这一点是俄罗斯历史上其他领导人不曾做到的,这也使得梅德韦杰夫必须和普京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普京计划。     其三,梅德韦杰夫的从政经验主要是在国内的社会和经济领域,缺少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因此,可以推断继承普京的外交路线将会是他执政初期的可能选择。     其四,与普京不同,梅德韦杰夫没有在国家安全部门和军事领域服务的背景,因此在控制国家强力部门方面可能比较困难,需要普京的继续支持。而这些领域又与外交领域关系密切,梅德韦杰夫的外交政策也必将受制于此。     其五,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据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的职位可能由普京接任,在世界能源短缺的今天,这一新的职位将会成为普京实施其强势外交的有力工具。     最后,从梅德韦杰夫首次发表的竞选演说来看,其对外政策的立场和态度也是紧随普京。他警告西方国家不应将俄罗斯当成一个“认真听话的学生”,俄罗斯加强与周边邻国关系,提高能源出口价格,都是符合俄国家利益的。     因此,尽管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梅德韦杰夫是具有温和的自由主义倾向的政治家,并寄希望梅德韦杰夫能够在其任内改善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同时也做好了大选后俄罗斯继续其强势外交路线的准备。可以预测,近年来陷入低谷的俄美关系很难在梅德韦杰夫就职后迅速恢复和改善。尽管两国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共同利益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合作,但在俄罗斯完成权力过渡和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俄美关系中所固有的结构性冲突会越来越多。     首先,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加深对伊朗的制裁、支持科索沃单方面独立等立场,对未来梅德韦杰夫新政府的外交政策都将构成严峻考验。其次,如果美国拉乌克兰进北约,或者美国在摩尔多瓦以及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的渗透增强,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俄美关系性质的改变。第三,由于中东不稳定以及世界能源市场的短缺状态,俄美两国在前苏联国家的能源竞争和控制将不断升级。第四,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日趋独立和主动,以及俄在许多具体的政策方面(比如遏制中国、中东冲突、伊朗核问题)不支持美国,将加剧俄美之间的争吵。最后,尽管大选后俄外交基本上会维持这种主动和强势趋向,但并不会真正与西方形成对抗,俄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取得与其重新崛起后相称的国际地位并得到西方承认。     此外,独联体的走向也是影响俄罗斯外交的重要因素。独联体是个非常松散的地区组织,其成员国受到外部大国的影响很大,其内部凝聚力不足,呈现独而不联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独联体地区还存在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左岸及纳卡地区等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问题,成为地区冲突和不稳定的因素。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的关系有明显改善的迹象,这可能形成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争夺独联体国家的复杂局面。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重大因素左右着俄罗斯外交的根本走向。这就是俄罗斯复兴的历史机遇。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带来俄罗斯经济实力迅速恢复,为俄罗斯军事实力上升创造了条件。俄罗斯民心强烈期待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机会展现在面前,普京的强势外交顺应了民心,抓住了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之下,梅德韦杰夫即使是温和的自由派,也不可能放弃普京的强势外交路线,否则可能引起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其政治前景就会极不确定。除非西方改变北约东扩的战略目标,甚至在科索沃、高加索、车臣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向俄罗斯做出战略让步。但是,这种前景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心副研究员 傅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