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安庆英王府困局调查

作者: 文章来源:龙虎网 点击数: 日期:2008-3-22 15:53:07    【龙虎网报道】每天早晨各报新鲜出炉,新闻铺天盖地;“龙虎新闻中心媒体扫描”精挑细选,为您送上每份报纸当日精华——小编遍观今日的《都市文化报》,a3版一条题为《安庆英王府困局调查》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陆安琪、孙莹的报道——   在一座国家级历史名城里,有一座破落的王府,在这座王府住着14户人家。随着岁月流失,昔日辉煌的王府渐渐成了危房,于是这14户人家的去留自然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荒庄野鸽飞   安庆市,长江北岸,任家坡46号。   穿过热闹嘈杂的菜市场,步入这条拥挤逼仄的小巷。一只正在阳光下休憩的黑纹白猫警觉起来,它跳下布满裂缝的门槛,蹿进了那扇灰色的木门。   巷边炒米的青烟缓缓消散,石板路面湿漉漉的,仿佛能感到湿冷的江风拂地而过。这里,就曾经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官邸“英王府”。   英王府坐北朝南,临江而立,土制的墙壁上布满历史的尘埃,敞开的木门旁有两块上马石,右边的一块横在左边的脚下,上面浮凸的花纹早已模糊,只能约摸看出一个雕刻精致的兽头。   这户四进大宅进深逼仄,建筑矮小,到处堆放着杂物,俨然一副大杂院的景象,一处处墙壁斑驳陆离,一扇扇木门掉尽朱颜,站在天井中向上看,竹竿挑着晾晒的衣物,楼板上有多年失修的缝隙。   各家门上春联的艳丽在潮湿阴暗的宅院里显得有些突兀。长满青苔的水池旁,新装的水龙头兀自发亮。忽然,脚边的猫儿弓起背,后脚一蹬,嗖地蹿进了一大片瓦砾之中,靠着早已烧得焦黑的2米木柱,继续打起盹来。目所能及的50平方米内处处残垣断壁,几根烧得发黑的柱子孤独地竖立着,偶尔有过路的飞鸟会在此栖息片刻。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正佝偻着坐在自家阴暗的客堂内。她注视着前方的瓦砾堆,浑浊的眼睛里没有任何表情。   这位92岁的老人名叫高静涵,在王府已经居住了大半个世纪。这里曾经是她和爱人的小小乐土;如今,她的孙子已经30岁,老伴早已撒手人寰,客堂的四扇窄门已经被拆下两扇竖在一旁,原先泛红的天花板也已发黑,斑驳得露出了灰白色的底,天花板的一角还兜起了黑色的塑料布,用来防雨防雪。   尽管如此,高静涵也不太愿意离开,她说英王府的“地气”是她长寿的秘方。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安庆一直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谓“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只有守住安庆,才能保住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后勤供应。   1859年,太平天国在经历了全盛时期的“天京事变”后损失了大量精兵强将。年轻的将领陈玉成被提拔为英王,驻守安庆。他临危受命,在几场与清军的战役中大获全胜,保住了安庆这块战略要地。之后,他利用任家坡一带的一座旧宅安置家属。  之所以选中此地作为王府,是因为这里地势险要,可以居高临下,俯瞰长江。   不过,陈玉成并没能在这里住上多久。两年后,在太平军与湘军的争夺战中,安庆失守。这座占据战略要地的王府便被曾国藩占有。之后又被李鸿章买下,并被他的儿子李丹崖改建为太史第。   一百多年来,英王府几易房主,屡经改动。如今,被挂牌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任家坡46号和47号只是当年太平天国英王府的一部分。   高静涵的女儿孙丽华说,当年46号、47号周围还有一些花园、绣楼,陈独秀和他的后代就曾经在47号旁的绣楼里住过。但因为城市改造,这些花园绣楼都被夷为平地,改建成了商品房,而陈独秀住过的绣楼如今则成了一座菜市场。   14户人家何去何从   机 会   英王府虽是文物,但却早已被鉴定为危房。过去11年里,一直都没人来这里收租,房屋破损也没人来修。随着父母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孙丽华一早就渴望搬迁,但唯一的一次机会却最终与她失之交臂。   1998年,安徽宜龙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任家坡地区进行老城改造,取缔了当时的露天市场,盖起了一幢9层楼的商品住宅区。住宅楼底层租给任家坡菜市场和小卖部。   “任家坡的开发是亏本买卖。”宜龙公司总经理许乔所言“亏本”主要指的是源于英王府的保护。   由于开发的楼盘临近英王府,宜龙公司在开发的同时不仅要负责保护好文物,还要妥善安置好英王府危房里的所有住户。这样的“开发条件”,在安庆市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连带性责任”。   但这对于宜龙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显然是一项头疼的负担,企业内多数员工都认为这是政府的甩包袱行为。但迫于政府压力,宜龙不得不与住户们签订搬迁协议。   “我们按照签订协议的顺序安置住户。谁签的早,谁选择房源的机会就多。”许乔所言看似公正,但住在任家坡47号的80岁老人陈先益却满腹怨言:“我们是第一家跟宜龙签协议的,但却被分到顶楼。邻居胡老太托人找关系,结果分到3楼的好房子。”   不仅是房源问题,新房的差价补偿也是导致剩余住户无法迁出的重要原因。   英王府47号住户金莉莉今年61岁,是安庆市果品公司的老职工,他们一家在英王府里住了30多年。如今,金莉莉已经退休,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600来块钱。她的丈夫黄文林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也只有900元。家里还有一位罹患肾病没有工作能力的儿子。   “1999年,宜龙分过我家80多平方的房子,当时我家只有50多平米。宜龙要我们补上4万元的差价。那时安庆的房价平均每平米只要700来块。花上4万多,我都能买套50平方米的房子了。”   金莉莉一提到当年宜龙分房的事就直摇头:“宜龙是借着英王府的名义卖房子,又不肯妥善安置英王府的老住户。他把好房子都当商品房卖掉了,留给我们的房子不是缺少光照,就是楼层太高,或者结构不合理。”   2000年1月,宜龙所负责的英王府住户搬迁工作全部结束。这次搬迁工作一共安置了英王府内的12家住户。而剩下14户人家的搬迁问题,在过去的8年里则一直无人过问。   一些家境好些的住户,只好锁上自家木门,自行去别处买房。孙丽华坐在3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里说:“等儿子结婚了,我就给他出去租套房子。”   症 结   孙丽华还在渴望再一次的搬迁,但她不知道在等了11年之后,还要等多久。   带着孙丽华的疑问,记者来到英王府的原产权单位———安庆市房产局东区房管所。负责房屋维修的副所长吴新文介绍,英王府里并不是所有的住户产权都属于东区房管所,但属于东区房管所的部分产权已经在很早以前全部转交宜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搬迁工作还得找宜龙公司解决。   当记者表示希望看看与产权转换相关的书面证明时,吴新文表示无法提供。   随后,记者来到安庆市建筑委员会了解英王府搬迁方案搁浅的原因,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办公室的副主任贺猛说,英王府的住户搬迁问题肯定是要由政府解决的,英王府的修缮问题政府有规划,但还没有落实,像这样的历史街区整治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这样的回答与宜龙公司总经理许乔略有相似,“只要政府牵头,我们就配合落实工作。”   矛头似乎全部指向政府,安庆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江广宜却觉得政府有自己苦衷。早在2004年,安庆市政府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改造英王府的规划就已列入其中,市政府的“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里也有对英王府的详细规划。但由于很多原因,计划被搁置了,其中资金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政府也在一步一步地落实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今年6月,安庆就要动工倒爬狮商业一条街的改造了,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据名城办副主任贺猛介绍,前期的设计经费就高达100多万。   江广宜同时表示,英王府如果要进行大的修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要靠政府,现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已经包括了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但也很有限。   没有资金,英王府的保护无限期推迟直至成了“危房”,而“危房”中的14家住户也就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