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走进“长三角” 闯出新天地

作者:王中群,卢向波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日期:2008-4-10 9:38:48      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输出总人口130余万人中,流向江浙沪三省(市)就达61.97万,其中上海地区20.5万,江苏地区19万,浙江地区20余万,转移“长三角”人员占输出总数的48%。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安庆劳动力已广泛而深入地融入“长三角”之中,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更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庆劳动力转移“长三角”就业成效显著
  安庆作为皖江北岸的中心城市,毗邻三省而通江达海,承东西而接南北,是长江流经安徽的第一座城市。安庆与江、浙、沪自古交往频繁,两地居民饮食、生活习惯较为接近,生活观念有较高认同性,使得安庆人更易、更爱走进“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人文历史基础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日趋活跃,尤其是流向“长三角”地区的数量和比重持续上升。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输出总人口130余万人中,流向江浙沪三省(市)就达61.97万,其中上海地区20.5万,江苏地区19万,浙江地区20余万,转移“长三角”人员占输出总数的48%。
  两地初步形成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安庆市劳动力为何钟情“长三角”?市劳动就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地政府搭台联动,与“长三角”地区频繁的交往活动为我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重要契机。为做好我市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服务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我市已先后与上海、苏州、南京、扬州、湖州、江阴、南通等地劳动保障部门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许多地区之间已形成了建制输出,例如,我市长风乡500多农民工每年定向输入到江阴,太湖、潜山两地在湖州治里镇务工人员多达8万余人。今年新春伊始,我们又成功举办了安庆湖州专场招聘会,两地反响强烈,成效显著。
  其次两地服务网络齐全,就业环境良好。“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工资收入较为可观,就业环境良好是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偏向“长三角”的重要原因。安庆与“长三角”有关地、市在劳动保障合作过程中,为整个地区就业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解决跨地区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市已建立的48家驻外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中,驻“长三角”地区达34家。他们一方面维护了我市农民工的权益;另一方面,对当地劳动部门起到了协管农民工作用。
  安庆与“长三角”就业合作双赢凸显
  我市农村劳动力流向“长三角”就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长三角”务工有近62万人,按照人均收入9000元计算,我市农村劳动力每年从“长三角”带回资金超过55亿元。
  为发挥劳务输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大力实施了“凤还巢”工程,引导“打工潮”转化为“创业潮”,劳务输出人员利用在外获得资金和技术纷纷回乡创业。2006-2007年,全市有5000多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共吸纳本地劳动力86000人就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从“长三角”地区回乡创业人员达到了2000多人。我们在提高输出的同时,注重“在输出中引进”,大胆吸纳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本地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桐城新渡、双港等乡镇企业就引进江、浙技术型人才300多名。
  安庆劳动力是“长三角”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目前,我市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建筑、服务业、机械电子等行业,他们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是推进“长三角”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力先进城就业,进而带动更多人口流入城市的过程。“长三角”地区有的地方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效应,城镇人口成倍增长,在为城镇提供新工人的同时,促进了城镇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带动了市场繁荣和内需扩大,促进了城乡融合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我国城镇化需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跨地区就业的带动。
  数量和素质并重成劳动力转移新方向
  目前,安庆与“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广泛交往与合作,安庆已融入到“长三角”,这种融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渐显现。但这种融入、合作依然不能适应两地发展需要,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民工荒”和“求职难”时有发生,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劳动维权难比较突出等,这些都需要在一个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解决。安庆劳动力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长三角”要打造更多的“中国制造”,安庆是其重要的蓝领基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对劳动力的吸收也开始出现转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安庆市政府已经着手劳动力市场转变工作,即从以往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数量和素质并重,在工作中做到就业与培训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重视培训,努力探索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就业与培训有机结合,数量与素质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实行输出输入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劳务协作,从一个层次单一内容的合作,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针对跨地区就业面临的管理、服务、培训、维权、社保等各种问题,输出地和输入地要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形成由政府搭台,以用人需求方与劳动力供应方为主角,社会各方参与,共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通过这种对接型合作的发展,协调解决跨地区就业面临的体制性障碍。
  图为工人正在“长三角”区域一家厂房中工作,在“长三角”,有许多安庆人像这些工人一样,为促进“长三角”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料图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