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绝大多数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要求,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国民受教育年限等3项指标已经达到规划终期目标。“十一五”头两年,是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两年,是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投入最多的两年,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加速发展的两年。
“三个安庆”全面推进
总体目标可望如期实现。2006-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高于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3.5亿元,当年新增近100亿元。2008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我市经济继续逆势上扬,增长14%,为近6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6-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2%,高于规划目标28.2个百分点,两年累计完成投资568.3亿元,占目标任务的40.6%。2008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92.2亿元,增长44.3%。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06年、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45.3亿元和58.2亿元,两年年均增长23.45%。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6-2007年,两年新增私营企业3707家,个体工商户3.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十五”末提高了2.7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招商引资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和谐安庆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全市组织实施民生工程20项,累计投入资金9.3亿元。2008年又实施民生工程26项,截至6月底,各级财政已投入资金5.3亿元,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高于规划目标4.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高于规划目标的8.3个百分点。能源资源节约和环保工作得到加强,其它社会事业也全面协调发展。
“五大战略”有效实施
工业强市成为发展战略的核心。2006年、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7.4亿元和207.6亿元,分别增长14.3%和20.4%;200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4.1亿元,增长26.6%,为近6年同期最好水平。两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82户;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户。
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年,粮棉油总产分别达到263.8万吨、10.2万吨和21.4万吨,水稻、油菜、棉花良种比例超过90%。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0多户。县域经济占全市比重由“十五”末的68%提高到2007年的70%。
东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宁宜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枞阳长江公路大桥和沿江北岸高速等一批相关东向快速通道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6-2007年,全市利用市外资金有一半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全市旅游业中的国内游客有一半来自长三角地区。对长三角劳务输出占全市劳务输出规模的50%左右。各县(市)区分别与长三角地区19个县(市)区结为友好合作关系。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45亿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7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其中国家级2家。两年累计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18项,有55个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形成效益,积极推进安庆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大发柴油机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与国内30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实施。2006年和2007年实施市重点项目250个和242个,分别完成投资110亿元和133.7亿元。其中,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分别完成投资78.1亿元和82.6亿元。积极谋划并扎实推进了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林纸一体化、下浒山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
“3231”工程进展明显
优势产业群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并建成安庆石化综合配套改造工程、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一期、枞阳海螺2条日产4500吨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合铜黄高速建成通车,济广高速岳潜段、五里庙港区三期、马窝港区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改造了振风大道、独秀大道、皖江大道、集贤北路、环城西路、元山路、龙眠山路等骨干道路,城东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2007年底,城区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7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
骨干企业“翻番计划”和园区经济“倍增计划”顺利实施。2007年,全市园区的工业增加值、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54.1亿元、9.2亿元和117.1亿元,是2004年的2.8倍、2.1倍和3.7倍。第一批12户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1亿元,整体实现翻番。
加工制造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旅游文化休闲基地继续加强。2006-2007年,制造业共完成投资199.7亿元,年均增长57.1%,高于投资平均增幅8.9个百分点。列入市重点的制造业项目达到321个,累计完成投资132.1亿元。2007年,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6.5亿元,从业人员52.3万人。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60万亩。全市有11个企业12个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面积19.7万亩。旅游业两年实现旅游收入104.6亿元,年均增长27.7%,拥有天柱山、花亭湖两个国家4a级旅游区,先后建成了市民广场、皖江文化园、独秀园、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