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009年1月9日在安庆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朱读稳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安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的宏伟目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实现奋力崛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常委会召开会议38次,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89项,发出审议意见书26件。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宏观监督。定期进行经济形势分析,适时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建议有关部门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经济结构,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二是积极推动“3231”重点工程建设。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对南沿江高速、菱湖风景区等重点项目进行视察,积极参与宁安城际铁路、长江铁路大桥、林纸浆一体化、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市辖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对规划法、建筑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市政公用事业和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施监督,推动“双百”城市建设;对宜城板块工业园区、旅游经济、港口经济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园区经济和支柱产业快速增长;及时作出决议,支持市政府融资建设东部新城,加快发展步伐。三是促进发展环境优化。2005年、2006年、2008年连续对行政许可证工作实施监督,促使95项行政审批相继取消,34项行政许可逐步下放;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进行检查,推动全民创业;组织代表对台资、侨资企业进行视察,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权益,促进招商引资。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注新农村建设。一是督促党的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将中央历年“一号文件”和国家涉及“三农”工作的法律法规汇编成书,发送涉农部门和乡村,大力宣传贯彻;围绕落实“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二是依法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对种子法、森林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规范农资市场,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对动物防疫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推动动物防疫体制改革,促进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条件的改善;审议渔业法执行情况报告,对山区经济开展调查研究,保障渔业和山区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大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多次审议教育法贯彻执行情况报告,对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对文化工作和体育法执行情况开展调研。二是关注民族、宗教和侨务外事工作。连续两年对宗教事务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围绕民族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开展调研,组织代表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进行视察,促进侨务政策的贯彻和华侨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审议计划生育专项工作报告,促进生育观念转变,提高人口素质。
服务民生。一是维护社会安全。对食品安全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调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实施专项监督。二是促进社会公平。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展开调研,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我市低保制度的完善和低保补贴的提高。听取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专项报告,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言献策。三是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二、扩大基层民主,推动依法治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指导换届选举依法进行。一是指导县乡两级人大依法换届。根据省、市委部署,对区划调整后换届选举工作遇到的新问题,会同市委组织部门加强综合协调。至2007年一季度,全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顺利结束,新一届县乡两级政权依法产生。二是指导基层自治组织依法选举。把第六届、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加强引导,组织督查,保障选举工作宣传到位、组织到位、程序到位。
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一是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连续五年对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进行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促进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和省、市人大的相关决议贯彻实施。埂加强执法检查和调研。先后对13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二是37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三是重视执法检查意见的落实。2008年,专题审议了动物防疫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执法检查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促进执法机关执法为民。一是加强审判工作监督。对刑事、民事审判工作进行检查,要求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加强民商事案件调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加强检察工作监督。对反贪污贿赂、打击渎职犯罪工作进行检查,要求检察机关打防结合,惩治腐败,维护国家机关管理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三是加强对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监督。对公安刑事侦察、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维护等工作分别实施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五年来,共受理“一府两院”和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报送规范性文件73件,依法进行审查,维护法制统一。
三、尊重发展规律,促进民主决策,决定重大事项发挥新作用
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五年来,共作出决定20件、决议13件。
决定经济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讨论决定“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出批准安庆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决议,就市辖区区划调整后预算调整作出决议,就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作出决议,就财政审计报告作出决议。
对民主法制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作出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决定,作出开展部门预算审查工作决定,对20余家部门的预算进行了审查,使部门支出结构更加合理。
四、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工作程序,人事任免工作注入新活力
五年来,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有机统一,共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59人次,其中任命324人,免职121人,接受辞职14人。
不断改进人事任免工作。一是组织任职宣誓。二是进行任前考法。三是听取供职发言。四是颁发任命书。
切实加强任后监督。2004年至2006年,结合行风政风评议情况,经济全体组成人员投票表决,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先后对市直六个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四位政府组阁局局长进行述职评议。
五、拓宽工作领域,创新服务流程,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
创新代表工作机制。根据中央[2005]9号和省委[2005]14号文件精神,提请市委批转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保证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和发挥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健全代表服务保障机制,增强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实效。将代表活动经费增加一倍,加大对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力度。
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五年来,共有60名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2200余人次的代表参加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活动。组织320名代表参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和窗口单位行风评议活动,推荐47名代表担任党政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廉政建设监督员。先后8次组织全体市人大代表,就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30多个专题,进行集中视察和调研,形成视察、调研报告40多份。
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建立代表建议办理激励机制,定期召开代表建议办理评比表彰会,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改进代表建议交办方式,直接到县(市)区召开现场会,交办建议。市十四届人大代表五年间提出的745件建议,均在规定期限内办复,代表满意率逐年上升,达到95%以上。
六、增强履职能力,不断转变作风,自身建设呈现新面貌
抓思想建设。一是联系人大工作实际,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市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立足第一方阵,实现追赶跨越”主题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二是深入学习贯彻监督法,制订市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办法,督促“一府两院”贯彻执行。三是坚持常委会实施监督法规,结合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议题,举办了22期专题法制讲座。
抓制度建设。依据监督法规定,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等14项制度;制定审议、执法检查、预算审查工作流程;建立分组审议制度、常委会监督意见督办办法、审议专题报告意见和“一府两院”办理情况公示制度。
  抓作风建设。一是坚持贴近群众。五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2940件、来访3770次,都一一认真接待、交办、督办、回复,督促有关部门吸纳群众的合理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二是坚持贴近基层。通过邀请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列席常委会会议、举办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基层人大的工作联系,加强对县(市)区人大工作的指导。三是坚持贴近社会。认真考察有关社会问题,形成各类调研报告50多份,为市委、市政府处理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1] [2] 下一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