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白鳍豚天桥成了城市摆设?

      3月23日下午,天空飘着细雨,记者在白鳍豚天桥观察,等待好久竟没有一位市民从白鳍豚天桥上经过。据桥下一店主介绍,不少行人为图方便,往往不顾安全直接横穿马路,人行天桥成了摆设。  黄有安 摄
    我市龙山路和集贤南路上一共有三座过街天桥,其中滨江桥属于旧式的,白鳍豚天桥和石化天桥则是较新式的过街天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其他两座天桥相比,位于集贤南路与戏校南路交叉口的白鳍豚天桥利用率很低,平时少有人走,几乎成为发布广告的广告牌。
      3月11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来到白鳍豚天桥附近,只见天桥主桥东西向横跨集贤南路,天桥东段南北向横跨戏校南路。桥高大概在五六米左右,在集贤南路西侧有两个阶梯,在戏校南路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阶梯。在记者驻足观察的10分钟里,却没有一位市民从白鳍豚天桥上经过。不少人站在天桥下的马路边,等过往的车辆驶过后,看准时机迅速穿越集贤南路。
      3月19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又一次来到白鳍豚天桥,在驻足的1个小时里,记者数了一下,选择走天桥过马路的市民有20人。在11时到11时30分这半个小时里仅有4个人选择走天桥过马路,而从桥下直接横穿马路的市民数量则有50多人。一位住在工农街的汪先生表示,自己没走过白鳍豚天桥,出门坐公交车,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穿过马路到达对面的公交车站,而如果选择走天桥的话,可能才走到马路中间。旁边一位姓齐的菜贩则表示,他是因为挑着扁担觉得上下天桥太累的缘故,才选择横穿马路的。
      一位住在戏校南路的程先生表示,要想从戏校南路西段路口走白鳍豚天桥穿越集贤南路,先需要绕过一段不锈钢护栏,然后爬一段比较高的阶梯才行。如果是中青年人倒还好说,但要是老年人和孩子上天桥就有点费力,赶上雨天地滑,也不一定安全。另外,走天桥过马路,很费时间,无形当中增加了市民的“通行成本”。
      在选择走天桥的行人当中,一位姓金的女士说,因为走天桥比较安全,自己也没什么急事,走天桥还可以看看集贤南路车流如织的景象。不过她也表示,走天桥的人比较少,很多人为图省事,从桥下或旁边横穿马路。她认为白鳍豚天桥旁边的护栏设置可能有问题,桥两边虽然都有护栏,可就在集贤南路西边桥下不远的地方却有一个“缺口”,供大观区医院及附近的车辆行人进出,客观上给市民横穿马路提供了条件。像合肥等地则把这样的“缺口”设在离桥有一定距离的地方,附近的居民要想步行过马路,就必须要走人行天桥,否则就要绕路。
      与白鳍豚天桥相比,同样坐落在集贤南路的石化天桥则明显更受行人的青睐。记者看到,石化天桥两侧的阶梯不像白鳍豚天桥的那么弯曲和陡高,而是短而直接,市民拾阶而上,很快就能上到天桥。天桥两端坡度缓和,老年人和非机动车都能够从上面经过,无疑作用比白鳍豚天桥要强上很多。
      记者从市市政工程处查询资料时获悉,白鳍豚天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当初建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市民安全过马路同时保障交通畅通的问题。看来,白鳍豚天桥利用率低的现状值得有关部门深思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