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菲 刘方婷
本报讯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7月17日至18日,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带队的国家部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联合调研组综合ⅱ组一行,对我市开展了专题调研。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省政府秘书长方宁,市领导朱读稳、肖超英等陪同调研。
18日上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综合ⅱ组一行,冒着酷暑高温先后参观考察了安庆规划展馆、环新集团、船用柴油机厂、华茂集团、安庆石化及安庆化学工业区等地。在随后召开的安庆市专题汇报会上,市委书记朱读稳重点就我市的基本市情、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和今后工作计划作了汇报,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初稿)》提出了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肖超英主持汇报会。
在听取汇报后,范恒山代表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综合ⅱ组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明确基准点,居高谋划,务实操作;二要进一步把握突破点,放大优势,强化亮点;三要进一步培育增长点,创新管理,优化环境。
王三运在汇报会上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我市近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各项举措后,王三运强调,面对国家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安庆等不得、慢不得、靠不得,关键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即行动起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科学承接产业转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开放和市场的眼光来谋划发展,使本市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与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紧密结合;要充分吃透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加速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增强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降低生产要素配置成本,从而强化地区综合竞争力,形成与长三角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要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看待、发展黄梅戏,在黄梅戏作品创作、人才培养、精品展示、产业打造等各方面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切实做大做强黄梅戏产业,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安庆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推动力。
朱读稳在汇报中表示,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一极,安庆的行政区划面积占皖江九个市面积的21.36%,人口占21.37%,地区生产总值占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14.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占16.28%,在皖江城市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潜力十分明显。自2005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利用省外资金722.7亿元,其中从长三角地区就引进资金368.8亿元,占利用省外资金总数的51%,承接产业转移所形成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去年还被商务部授予“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可以说,安庆通过多年来的主动融入、积极承接,已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朱读稳明确指出,今后,安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将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聚力做强石化及精细化工、机械及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壮大造纸及印刷包装、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建材及新材料和商贸物流等五大拓展性产业;引导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务会展、环保等四大先导性新型产业,在全市构建“一核(宜城板块)两带(沿路和沿江临港产业带)两轴(济广和济祁两条高速)六组团(集聚核以外的六个开发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让产业转移工作机制由市场主体自发式转移向政府之间、园区之间合作式转变;着力把工作重点放在长三角区域的重点产业上,坚持产业发展配套承接、资源开发合作承接,更加注重政策引导,注重拓展承接平台,注重集群承接,注重创新承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