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同安岭平安岭 说不尽崎岖龙山路

2012-9-17 16:02:55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安庆老城地势起伏不定,因而有了“九头十三坡”的盛名。不过,这九头十三坡依旧道不尽老城地势的复杂,所以有了不少以“岭”为名的地名。龙山路南北两端就有“同安岭”和“平安岭”遥遥相对。
  “以前,柏子桥向南进入龙山路是个很陡的高坡,每次经过那里都像是爬山一样。”家住集贤南路的陈慧娟奶奶回忆说,这里之前是老城北面城墙的一个豁口,说是城墙其实也不准确,这是一个大坡,顺坡南行,是一条及其坎坷崎岖的泥巴路。“那路是羊肠小道,一下雨就是一脚的烂泥,非常不好走。”陈奶奶说,现在每次走过这个地方,她都有很多的感慨:这么宽阔平整的道路,当年实在是想都不敢想。
  从老城墙豁口南行就是龙山路最北端的横街张家拐。资料显示,老城墙张家拐豁口是1965年打通的,当时仅仅是打通,没有经过任何的修建。到了1977年,市政部门正式拟定这条老街为贯穿安庆城区南北的主干道。之后整整经过了10年,到了1987年底,龙山路才南北劈开成城墙,勉强拉直成如今的模样。
  “当年,我们现在住的地方都是郊区。要想到‘城里’去,从张家拐往南,是弯弯绕绕的一路崎岖。”陈奶奶说,过了张家拐,是平心桥、平安岭,走过河南会馆街,到姚家口后再过萧家桥、上同安岭,然后才能进入当时比较繁华的梓潼阁附近。“这一路是有桥有岭,地形很是复杂。”陈奶奶说,尤其是那两个岭,当年走起来颇费些力气,尤其是骑三轮车带着重物经过,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都比较麻烦。
  如今过了柏子桥,向南过张家拐、平心桥,是一路繁华的景象。25米宽的大道两侧店铺林立,这一段多是电动车、家纺等专卖。再往南,就是一段上坡路,虽然几经建设,挖高填低,但是依旧可见当年的余韵,骑自行车上行还是非常吃力,经常可见骑车的人下车推行的情景,这里就是平安岭了。
  平安岭之南,有一段是河南会馆街,因为河南会馆在此而得名。再向南,就是龙山路和孝肃路交叉的姚家口了,很多安庆人简称之为“姚口”。早些年,这个姚口也是大名鼎鼎,近年来已经被年轻的市民慢慢淡忘了,很多人根本不再知道有姚口这个地方。
  姚家口往南,在近圣街口附近就是萧家桥了。说到萧家桥,就不得不说起萧家桥的油酥饼,它和蒋大顺渣肉、韦家巷汤圆并称为安庆老城传统的小吃三绝。油酥饼是安庆传统的小吃面点,在清末民初时形成气候。安庆人早上爱吃侉饼油条,一般侉饼店早上做卖侉饼油条,到了下午,就会烤上这种油酥饼。而萧家桥的油酥饼之所以名气大些,主要是因为清末的李道隆在用料、制作、烧烤时的精巧细致,成品的油酥饼“形如蟹壳,色泽金黄、酥脆香甜”,深受老城人民的欢迎。萧家桥的油酥饼,有咸、甜两种口味的,其中甜味以面粉为主料,辅以桂花、黑芝麻、白芝麻、芝麻油等,名气更大些。
  过了萧家桥,又是一个大坡,这就是同安岭了。相比平安岭,这个同安岭的坡度稍微缓和了一点。这一段区域如今可谓是安庆的IT集散地,马路两侧各种手机卖场、通讯店铺、电子产品维修店等等遍地开花。
  从平安岭到同安岭,老城安庆的这一条道路是一路坎坷一路崎岖,给很多老辈安庆人出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今,不说宽阔平坦的道路,单说出行的工具,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熙来攘往,一路快速平稳,早就让人忽略“岭”的概念,只有“平安”、“同安”让人心怀向往。

作者:金秀华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