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珍2010年大学毕业开始创业,获得8万元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并入驻安庆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享受了场租费、水电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目前,她的装饰设计公司已吸纳大学生14人,农民工160多人。
坚持就业优先,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健全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服务均等化、普惠制,是我市持续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有力举措。到2011年底,全市城乡就业人员达到420余万人,为近10年来最高值。
实现就业均等化普惠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着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00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在社区建立了就业工作站,并配备社区劳动保障专管员,开展了“无下岗居委会”、争创“充分就业社区”等活动,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在活动中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当年底,全市社区平均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有1家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42家社区被认定为省级或市级充分就业社区。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让城乡居民同享均等公共就业服务。2005年,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4级平台建设,2008年,又启动了在村民组设立劳动保障信息员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272个,工作站157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万余名,涵盖全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全面取消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并建立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10年间,全市为城乡劳动者举办就业技能培训达30多万人,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达120多万人。10年间,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000多个,有2万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脱零。
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10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75万人。到2011年末,全市城乡就业人员达到420余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2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数字的背后,诠释出坚持就业优先,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是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是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力量源泉。
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市人社部门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近20家国家、省、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服务本地企业用工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园区企业就吸纳就业人员达20多万人。
为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我市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2002年至2005年,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008年底,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我市出台了“发展经济拉动就业,帮扶企业稳定就业,加强服务促进就业”组合性政策,采取社会保险“五缓四降三补贴”措施,全市向168家企业发放了岗位补贴达3400万元,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再次对困难企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并实施困难企业岗位补贴等组合帮扶措施。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
自主创业,是带动就业的关键。10年来,我市将创业作为富民兴市的内生动力,奋力实现“全民创业促发展,科学和谐兴安庆”的发展目标。
2006年,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全民创业、富民强市的进军号角。全市创业主体不断扩大,形成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毕业创业等多元化创业格局。据人社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有41家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13个农民工创业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工创业园,共安置111名农民工创业带头人进园创业,带动1.2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已建成的3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55家创业实体,共带动就业517人。
利好政策助推百姓自主创业。自2003年开展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以来,全市共培训创业人员2万余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多元,帮助近万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3万多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显现。2006年以来,全市有21人获得“全国创业之星”称号,有上百位创业带头人获得省、市级表彰。2011年,我市被确定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此,我市进一步放宽了创业门槛、拓宽了融资等渠道,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省级创业型城市目标。
大观区人社部门在太平寺社区为困难下岗失业人员讲政策,送岗位。 叶竞 摄
作者:徐侃 王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