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体制改革 建设文化强市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根本途径,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为“四个安庆”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迎难而上 克难攻坚
2005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随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文化强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黄梅戏艺术和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的硬支撑日益显现。
2010年6月,我市完成了市县两级12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成立了市县两级9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合并组建了9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完成了16家电影公司电影院的转企改制。在文艺院团改革上,我市迎难而上,历经数10次研讨和修改,出台了文艺院团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确保了市直3家文艺院团和8个县(市)黄梅戏剧团转企改制任务按期完成,实现了稳定住队伍、加大投入,真转真改且留有发展空间的目标。2011年4月13日,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荣誉称号。
加大投入 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着眼于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6亿多元,先后建成了安庆图书城、黄梅戏艺术中心、市民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
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6大文化惠民工程。截至2011年底,全市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09个农家书屋已全部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市以黄梅戏为代表的各类艺术创作不仅在数量上稳中有升,并在质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推出了黄梅戏《徽州女人》、《六尺巷》等精品力作。2011年11月,《独秀山下的女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黄梅戏《六尺巷》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图书《父子宰相》、《方以智传》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与此同时,我市乘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之“东风”,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形成了以五千年文博园、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到2011年底,我市共有19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省“861”行动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库,总投资达到136.59亿元。
改革焕发活力。在鼓励文化“走出去”号召的引领下,2010年11月,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应邀在美国交流演出一周,韩再芬接受了美国国家民俗中心颁发的作品收藏证书和艺术成就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2011年,市黄梅戏剧院成功在深圳演出10多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描绘蓝图 砥砺前行
未来几年,我市将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奋力推进“文化安庆”建设。重点做好《安庆市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编制工作,为加快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安庆”奠定坚实基础;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为重点,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快开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独秀园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世太史第二期工程、市电视演播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出台更加有利于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组建成立市、县两级文化发展改革专门工作机构,重点推进龙山凤水文化产业园开工、五千年文博园二期建设、孔城老街文化旅游区的运营。
同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安庆演艺业,制定出台安庆市国有文艺院团管理办法,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省市共建优势,加快推进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公司改革进程,力推该公司早日上市,成为全国演艺院团的典范。
作者:徐侃
相关新闻
- 个性化涉税帮扶为大企业“加油”(2012-11-11 14:45:12)
- 太湖全面完成党报党刊发行任务(2012-11-11 14:43:16)
- 市人大将重点关注保障房还建房等问题(2012-11-11 14:43:02)
- 副市长陈爱军到潜山县调研旅游工作(2012-11-10 20:20:06)
- 任海深到枞阳县参观考察(2012-11-10 20:19:41)
- 安庆市举行首届职业技能大赛(2012-11-10 20:17:16)
- 安徽省医院信息化建设学术年会在安庆市召(2012-11-10 20:17:02)
- 市领导亲切会见非洲国家布隆迪能源与矿业(2012-11-10 20:16:44)
- 安庆市领导督查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2012-11-9 23:12:19)
-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召专题询问工作动员会(2012-11-9 2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