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店油烟噪音扰民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住在龙山路西16栋和近圣街1栋的几十户居民,日夜都盼望着楼下密集营业的13家小饭馆能够得到整改,让油烟和噪音不要终日扰民。
11月11日晚用餐时间,记者来到了近圣街路口。虽然是灯火通明,但站在路口朝近圣街里头看只能看到一片烟雾弥漫。街的前端,不足50米的路段两边密集的经营者十几家饭馆,此时都已是食客满堂。“店里头的厨房呢?为什么灶台都是放在路边?”记者问一位正在掌勺的店主。“我们这些店面都是居民房租用的,本来的厨房只有巴掌大,不可能放这么多东西。”店主指着路边摊子上摆放的各种各样的菜肴。一位路过的大妈就住在近圣街1栋的楼上,她悄悄地对记者讲:“家里的窗户基本上没开过,就这样,家具还得一周擦一次,久了那些油渍就擦不掉了。你看,我楼上都没有人住了,哪个受得了啊!”这位大妈说。近圣街上的这些沿街饭馆生意非常好,每天从中午开始,还有晚餐时间和夜市,分三波将油烟和噪音污染带给了这附近的居民。
“这附近也有后来新开的饭店,条件相对好多了,有独立的厨房,排烟也按照环保要求,问题集中在一些家庭式的小饭店上。”一位社区工作者说,社区多次向大观区的环保和城管部门反映,却很难根治。“有些小饭馆的监管难是历史造成的。而现在,当小饭馆经营户面对投诉需要整改时,一时还难以想通。另外,小饭馆的经营户大多是下岗和失业人员,他们自身也是弱势群体,因此,动辄几千乃至上万元的投入改造,对这些人而言的确是一笔大支出。”龙山社居委张主任说。
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饭店油烟的排放目前有三种方式,高空排放、入地排放及净化处理。对小饭店来说,一般要么配套净化器对油烟进行处理,要么将排气管入地排向下水道。直接排放是决不允许的。另外,小饭馆能否开业还须征得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国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先生认为,对小饭店扰民问题,业主不需要一忍再忍,可以诉诸法律,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一烦恼。
作者:刘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