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寄养:给孤残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对于普通人来说,家是疲倦后的避风港,是放松后的安乐窝。然而,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家,意味着温暖和希望。安庆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家庭寄养以来,数百名孤残儿童有了温暖的家,有了爸爸、妈妈,也有了充满爱的家庭生活。
用爱铸就一个家
2012年12月27日,天气阴沉而寒冷。
因为刚下过雨,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茅岭村的小路上满是泥泞。可是走进了程久霞的家,温暖和欢快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小的院落,简朴的房间。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房间里还飘散着早餐麻油的香味。“刚喂孩子们吃完早饭。”47岁的程久霞有着质朴的笑容。在她家的的堂屋里,3个幼小的孩子,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3岁的南朝是个先天愚型的孩子,却一直笑眯眯的、活泼好动。见到有人来,依依呀呀地说着自己的话,小脚利落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2岁的梦晓静静地坐在小凳子上,感受不到外界的一切,他是个盲童,而且患有严重的唇腭裂。靠墙的婴儿床里,1岁多的平路倚靠在厚厚的棉被上,大眼睛灵活地打量着周围。这是个漂亮的男孩,却是先天下肢畸形。
“我没有工作,现在就是天天在家里带着这几个孩子。”程久霞自己有一个孩子,今年8岁了,上小学2年级。因为家里这3个寄养的孩子,她很少接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反正学校离家也不远。”一边说着话,她一边利落地给梦晓把尿,牵着他的小手,锻炼他走路。
说话间,程久霞的丈夫程杨生回来了。刚进门,小南朝就迎了上去,高兴地笑起来。程杨生抱起她,把她的衣服拉拉整齐,和她说起话来。“这个小妹特别好,喜欢笑,也特别喜欢我。”他高兴地说,自己在家的时候,小南朝总是跟着自己转悠。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看着孩子们,程久霞一脸的笑。可是照顾这些残疾的孩子,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儿。3个孩子都要喂饭,尤其是梦晓,只能吃流质的稀饭,喂的时候还要让他仰躺着,不然就会呛到。每天早上单是喂饭,3个孩子就要两个多小时。而后就是把屎把尿,清洗衣物、尿片。“把孩子轮流洗一遍,也要一两个小时。”院子里晾满了尿片,门口的盆里,还浸泡着没洗的。
虽然辛苦,可是程久霞夫妇却乐在其中。她说,孩子们都是宝贝,给家里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寄养妈妈的牵挂
这些天,48岁的程欢英过得很艰难,一想起被收养到国外去的“儿子”朱叶舟就泪如雨下。
“叶舟10个多月就到我们家来了,今年11岁了。这么些年,一直都在我们跟前生活,我一直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现在这么一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我真受不了。想他,一想到就要哭一场。”说着话,程欢英看着手里儿子的照片又流泪了。照片上的朱叶舟笑嘻嘻的,一脸的聪明相,边上是妈妈程欢英和妹妹朱冰。“这是走之前,我特意带他们去照的,也给他带了一张走。”
朱叶舟因为先天小脑发育不良被遗弃,在程欢英的精心照料下,慢慢有了恢复。“他现在跟正常孩子一样,聪明又懂事,对我也好。”2012年12月,叶舟被一对美籍华人夫妇收养,离开以后,叶舟给妈妈打了好几次电话,说“很想妈妈。”程欢英也是放不下心,担心养父母对他不好,担心他吃的住的不习惯。打完电话,往往又要哭一场,这个时候,丈夫张文斌就要劝慰她:“叶舟有了好归宿,要高兴才是。”话是这么说,背地里,张文斌也哭了好几场。
程欢英自己有一个儿子,已经结婚成家。叶舟走了,家里还有两个寄养孩子。18岁的安巡到她家来3年了,自小患有小儿麻痹、脑瘫,一直坐轮椅。10岁的朱冰是和叶舟一起到程欢英家来的,来的时候才几个月,现在已经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了,梳着两个小辫子,穿着大红色的棉袄,紧身裤、小靴子,时尚又精神。
朱冰患有重症肌无力,双手使不上劲,跌倒了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起来。“把她带大真是不容易,一直抱到4岁才会走路。”程欢英说,之前和叶舟一起长大,一起上学,叶舟总是照顾着她。可是哥哥走了后,在家里有人照顾,在学校就麻烦了点,“上楼走不动,也没人帮她,下楼的时候还把门牙摔断了一颗。”程欢英心疼得不得了,隔壁有个孩子在学校把朱冰推倒了,她马上找人理论:“以后不要欺负我们家朱冰!”
“家里就是养个阿猫阿狗的,时间长了也有感情,更何况一手带大的孩子。”程欢英说,自己现在的心都分成了两块,一块在异国的叶舟身上,一块在家里的这些孩子身上。“知道他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好,可是牵挂和思念却不由自己。”
兄妹相依一家亲
60岁的程久富和老伴丁桂根,自己的孩子都成家单过,孙子也好几岁了,寄养在家的孩子就随着孙子喊他们“爷爷”、“奶奶”。他们家里有3个寄养孩子,大的朱庆已经15岁了,上初二。小的东林才5岁,上幼儿园。中间的杏花9岁了,上二年级。
在这个家里,同是寄养的孩子们相亲相爱,相处的非常好。
中午,我们只见到了杏花,朱庆和东林中午都在学校吃饭。9岁的杏花很聪明,识得很多字,回家就做作业。她说,晚上哥哥回来,自己不会的题目,哥哥会教自己。而她往往又会拿着书本,读书给东林听。
“杏花性格开朗,喜欢笑,还勤快。”丁桂根说自己烧饭,洗衣的时候,杏花就会帮着带东林,还教东林识字。三个孩子都上学,程久福夫妇在学习上帮不到什么忙,就尽量把他们的生活照料好。家里专门买了个电动三轮车,早晚接送孩子们上学。东林和杏花住的房间,在丁桂根房间的对面。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房间的门都开着,一有动静,老人就会起来看看。最小的东林,每天晚上,丁桂根都要起来把3次尿。
“爷爷、奶奶对我们非常好。”杏花说。看到福利院的阿姨来了,杏花非常高兴,她拿出课本来读书给大家听,边指边读,非常认真。
“家庭寄养的孩子,和在机构中长大的孩子,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愿意与人分享。”福利院寄养部主任涂爱东说。
家庭寄养是最好的养育模式
“家庭寄养是最好的养育模式。”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许先梅告诉记者,以前,对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养方式,就是在机构中集中教养,这种传统的方式虽然能够给孩子提供24小时的服务和照顾,也能为孤残儿童提供生活保障,但只能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并不能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为了探索一种新型的孤残儿童教养方式,从1998年开始,儿童福利院便尝试把机构中的孩子寄养在附近的村民家中,让他们接受家庭的教育,感受家庭的温暖。
就这样,福利院附近的茅岭村成为了有名的“乳娘村”。目前,寄养的孩子还有87名。寄养家庭和父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培训的,通过寄养,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孩子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体质和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提升。此外,一些适龄的孤残儿童也走进了校园,目前有24名儿童在校接受教育。
“寄养家庭的生活环境更接近儿童自然成长的环境,使儿童对家庭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许先梅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更能给孤残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与传统的机构式集中供养方式相比,家庭寄养模式给寄养儿童提供更多了解外界的机会,寄养儿童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家人相处、邻里相处、同学相处以及各种相处的本领,无疑对其将来适应社会很有益处。
朱冰和杏花。我们一起来看书。
程久霞和平路。摸摸小手冷不冷。
相关新闻
- 周边短线游成市民出游首选(2013-1-4 19:21:54)
- 望东大桥北岸连接线潜山程家井安置工程动(2012-12-31 17:54:20)
- 迎江区青少年宫社区迎新年(2012-12-31 17:51:04)
- 今年我市近万人成功创业(2012-12-31 17:49:13)
- 环卫工人在市区主干道和人行道铲雪(2012-12-31 17:48:53)
- 关注百姓餐桌上的安全(2012-12-31 17:48:35)
- “新农合”暖了村民的心(2012-12-31 17:48:11)
- 小区停车之窘境(2012-12-31 17:47:43)
- 山村文化热起来——太湖牛镇镇见闻(2012-12-31 17:42:56)
- 安徽省首家外国人服务管理站在安庆经济技(2012-12-29 18: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