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询到的家电维修中心电话竟是“李鬼”。近段时间以来,市消费者协会接到不少消费者投诉,反映他们通过网络找到的以800、400开头的家电维修热线,实际是未经注册、无法找到的“李鬼”企业,不但维修质量差,售后更是无保障。1月4日,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市民维修家电时谨防遇到“李鬼”企业。
前不久,一位消费者家中的冰箱出现了问题,由于已使用时间较长,找不到售后联系方式。于是,她拨打了在网上查到的家电维修中心的报修电话。次日,该公司的维修工上门,修理了冰箱,要求消费者支付维修费用300多元。仅仅一个晚上,冰箱又坏了,该消费者再次拨打热线,但已经无人接听。最后,消费者找到冰箱品牌的官网,经核实,此前拨打的电话并非该品牌维修热线。消费者这才意识到遇到了“李鬼”。
据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像这类“李鬼”企业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造假。假冒品牌家电维修企业,在社区散发、张贴小广告,通过互联网、电话查号系统发布虚假服务信息,招揽业务。二是冒充行家。维修人员没有专业维修技能,上门后简单询问故障情况,草草检查后便做出更换零配件等判断,大多不解释原因;更有甚者谎称家电故障,将家电越修越坏。三是乱收费用。收取的维修费用是正常标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不出具有效收费凭证。四是逃避责任。当消费者发现挨“宰”或者故障重现后联系他们时,对方或谎称未承接过相关业务,或不接电话。
对此,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信箱、楼道、社区里和网络上的家电服务信息。在选择家电维修企业时,最好到该品牌的官方网站上查找服务信息。对上门提供服务的家电维修企业,消费者应事先查验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看清维修人员工作证件,并从明码标价、统一着装、实行“三包”等方面对维修公司的服务进行比较。在维修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故障原因、维修方法及所需费用。家电维修结束后,消费者应要求提供服务的企业开具正规发票,填写保修单、记录维修项目、更换部件及价格等并妥善保存。如果发现服务企业拒不解决维修服务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作者:郑丹丹 记者 闫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