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集团(2317.TW,大陆称为“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帝国,正在经历“贿赂门”的煎熬。
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让鸿海集团成为公众焦点之时,新的麻烦又“光顾”鸿海。 近日,鸿海集团惊爆高层涉嫌向供应商索贿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对于媒体报道的情况,鸿海集团一方面称大部分情况不属实,一方面又承诺将在一个月内予以披露。
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由于大陆警方于办案期间意外查获鸿海集团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技术委员会总干事兼经理邓志贤的犯罪事实,也由此引发了鸿海集团体系内反腐浪潮。
这场“贿赂门”缘何引发?被堪称天衣无缝的鸿海采购管理体制为何出现漏洞?本报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调查,力图剥开层层迷雾。
嫌犯“抖”出“贿赂门”
2012年,邓志贤所在的SMT涉及采购额高达百亿元人民币,执掌SMT多年的邓志贤也因此成为各路供应商“上供”的重要环节。
“邓志贤的落马很偶然。”2013年1月24日,记者从一位权威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他是被其他案件的一位涉案人举报而被大陆警方控制。”
50多岁的邓志贤在鸿海集团担任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技术委员会总干事兼经理。据记者了解,除邓志贤被抓,还有数名技委会的干部被协助调查,而作为SMT前资深副总兼 SMT技术委员会副主委的廖万成因与此案密切相关而不知去向。
据悉,鸿海集团旗下设有30多个技术委员会,这些委员会负责某个专业领域采购及项目审核工作。除了SMT技委会,还有如IE(生产工程)技委会、自动化技委会、机构产品技委会等。这些技委会的人员,在采购方面有一定的决定权。
熟悉鸿海集团技委会运作的人士透露,技委会在采购中充当的角色,就类似于国内众多招投标中心的“专家委员会”。在涉及到专业领域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问题上,必须由技委会来审查产品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正是这样的制度设计,无形中让邓志贤等技委会的关键人士拥有了核心的采购权力。据悉,2012年,邓志贤所在的SMT涉及的采购额高达百亿元人民币,执掌SMT多年的邓志贤也因此成为各路供应商“上供”的重要环节。
然而,夜路走多了容易撞鬼。权威人士独家对记者透露,由于其他案件的涉案人为了立功,吐露了邓志贤等人的索贿细节。2012年9月,深圳检察机关对邓志贤实施了批捕。据悉,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获悉案情之后,明确表态希望大陆警方能够深挖,彻底将鸿海集团采购环节中的“蛀虫”予以铲除。
与此同时,深圳政府高层也对此案极为重视。一桩普通的贿赂案件,因为鸿海在深圳经济的重要地位而显得格外敏感。据悉,各方正在全力调查邓志贤背后其他更高级别人员的涉案情况。由于案件还处于侦破阶段,记者的采访也被深圳相关部门婉拒。
此前台湾媒体报道,鸿海集团行政总经理兼商务长李金明于2012年9月接到检举函,函内指控SMT高层长期向供货商索贿。于是郭台铭要求向大陆公安部门报案,并要求李金明组成项目小组做内部调查。台湾当地刑事局接获鸿海报案,并已向大陆公安调阅资料协助调查,而且被协助调查的鸿海高管超过10 人。
对于此前台湾等媒体披露的诸多鸿海高层涉案情况,鸿海集团发表了声明,认为大部分与事实不符。但鸿海也表示,董事长郭台铭已指示,将严查舞弊人员及原因,严令不容许相关事件再度发生。
“完美”采购制度存漏洞
“除了与事业群老总‘合谋’之外,像SMT这样的技委会在设备采购方面还拥有主导权。”
从表面上看,鸿海的采购制度堪称规范。
一位从事过采购的鸿海前员工告诉记者,其采购制度主要分为BOM(物料清单)采购和非BOM采购。其中BOM部分是用于生产产品所需的配件和原料,通常较大部分为消耗品;非BOM采购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生产资料,包括设备、辅料等等。
鸿海采购制度的规范性体现在,供应商均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在所有产品(BOM与非BOM)采购之前,供应商必须具备完整的法人资质,产品安全性需达到各种认证要求。在筛选过程中,会先安排生管(生产管理)、品管(品质管理)、工管(工程管理)、经管(经费管理)这四部门的主管去察看工厂。但若采购涉及非BOM的设备或者BOM具有特定生产工艺的产品,技委会将进行终审。经审查合格后,才能发给供应商一个编码,即表示其已获得采购资格。
在筛选好供应商之后,还须对产品进行试样。试样合格后,就开始进行报价。鸿海擅长比价,所以采购方会经常要求COST DOWN(降价),这会给供应商带来较大的利润压力。
供应商与鸿海签订供货合同后,就能得到供应商编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安稳地做鸿海供应商。每季度一次的评估将直接影响其供货商的资质。每次评估,仍然是由生管、品管、工管、经管这四大管线上的人共同负责。
四大管线是鸿海创造性建立的独有管理方式,这四个管理部门各自独立,但又密切协同,对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进行监控管理。这种管理体系看似非常 “完美”,供应商要同时搞定四个负责人似乎会很难。但其实不然。通常四大管线的负责人都隶属于事业群(鸿海集团下面设有诸多事业群,分管不同板块)下面的垂直部门。“如果事业群的老总打招呼,情况就会不同。”
“除了与事业群老总‘合谋’之外,像SMT这样的技委会在设备采购方面还拥有主导权。虽然四大管线的人都必须把关,但技委会是最后签字的。而且,假如四大管线中的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不签字,技委会还能给他们施加压力,促使采购得以通过。”一位在鸿海做过多年生产管理的员工告诉记者。
与鸿海有十余年合作关系的某深圳企业高层人士贾苏(化名)对记者坦言,鸿海、英业达这些台湾企业跟早期进入大陆的台湾家族企业不同,“在早期进入大陆的台湾家族企业中,从财务到老总都是一家人,他们极少为了获得采购订单去选择贿赂的方式,但是现在鸿海这些企业里面掌握了极大权力的台干(台湾干部)却可以成为供应商们获得订单的捷径。在鸿海,只要敢向台干砸钱,很多事情都好办。”
在权力过于集中而干部又缺乏自律的情况下,鸿海严格的采购制度遭遇极大的挑战。
反腐冲击波
鸿海的供应商体系正在经历冲击之外,其内部也正在经历调整。
邓志贤贿赂门事件被曝光之后,一些与鸿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正在经受冲击。
消息称,鸿海已终止了与供应商深圳德律的合作。深圳德律主要生产电子产品检测设备等。不过,目前德律并未承认贿赂行为。而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方调查之后,可以确定的是,位于东莞为鸿海做SMT配套的企业已涉案。据悉,随着邓志贤案件的进一步深入调查,鸿海的供应链会出现相应调整。
鸿海供应商体系正在经历冲击之外,其内部也正在经历调整。近日,鸿海员工对记者披露,IGDBG(新绿数)事业群已经在鸿海的贿赂门风波中解散,人员分流基本结束。
“已经协议离职了,目前走了很多人,我们部门就剩我一个人。”原IGDBG(新绿数)事业群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据说解散原因是IGDBG相关负责人商业犯罪,事业群连续两年亏损,他和他的几个死党手下却大吃回扣。吃得太厉害,把郭惹怒了。”
据内部人士透露,解散事业群的通知下达后,原先IGDBG负责电视和LED的生产线员工均被分流到CCPBG(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平板电脑生产线员工被分流到FIH(富士康国际)。有员工表示 CCPBG给的待遇难以接受。短短两个多月里,数千人在分流中离职。
IGDBG新绿数事业群成立于2012年初,其系在2009年6月成立的TMSBG事业群(科技整合服务事业,Technology Merging Services Business Group)改组更名而成。自2009年起,在湖南衡阳建有生产研发基地。以研发、制造电子书、平板电脑、电子相框、LED节能灯具、智慧空气滤清器等产品为主要业务,是全球E-Ink电子书、数码相框供应商。IGDBG本来是富士康产品创新与转型的重要事业群,但自成立以来,近两年连续亏损。郭台铭为此曾经多次警示,希望其扭亏为盈。
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新绿数事业群被裁撤,对于鸿海而言,是借反腐来调整部门,还是有其他考虑?对此,截止到记者发稿前,鸿海尚未予以回应。
鸿海日前表示,已修正采购作业程序,严控主管操守,不容许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然而,在供应链管理部门,至今并无制度上的修订文件大规模发布。“富士康的监管制度已属规范,但出现腐败窝案仍需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一位富士康管理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