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种粮大户的新年新期盼

   “这十几吨的种子、化肥可要仔细防潮,机器也要检查下,再过十来天我们就开工!”2月27日,正月十八,怀宁县月山镇大桥村一户院落里,41岁的刘和庆正在和妻子商量着春耕备耕计划,“一号文件说要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这可是大好时机啊!”
       “嗯,东边那块田有些麻烦,要不叫技术员给看看,争取提高点产量。”妻子李月霞边说话边整理农具,“上午文化站还送来一套书,你赶紧学学,科学种田我们可不能落后!”作为大桥村最大的种粮大户,刘和庆夫妻俩兴奋地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景。
       2007年,刘和庆辞掉了镇上铁矿厂的工作,回家重拾锄头当起了农民。这一次,他给自己重新定义:要做新型农民。“承包了村里一半的农田,有500多亩,配齐了插秧机、耕整机、收割机,现在我是全套机械化耕作,科学育苗、科学耕种,靠科技种粮效果大不一样!”刘和庆憨憨地笑着,语气里透露出一丝得意。去年他种的粮食亩产最高达到了1200多斤。“这可是我刘家世代种田的最高纪录啊!”刘和庆说。
       依靠规模生产、规模种植,刘和庆夫妇去年种田收入20多万元,除掉成本,净赚10多万元。刘和庆说,这几年务农实在不容易,大桥村地处浅丘陵地带,田地高低坑洼,流转的几百亩田地,大部分都是荒田。“第一年最辛苦,我们自己动手,把荒田整理出来,费了不少精力。从最初的100亩做起,慢慢扩大到500亩。”刘和庆说,土地大量抛荒闲置实在可惜,自己连续几年投入了五、六十万,现在总算初具规模。
       “这些年,国家政策好,种田、购买农机都有补贴。”刘和庆指着一台插秧机说:“原价2.6万元机器,我只花了1.3万。四、五台机器价值一起省了3万块呢!”一心想着要当新型农民的刘和庆,十分注重学习,他通过向镇农委和邻村大户“取经”,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科学生产的能力。他自我总结认为,要想从荒田里淘到金,必须得有技术、懂政策、知行情。刘和庆说,2007年之所以毅然决定弃工务农,就是听说了国家允许土地流转的政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给了刘和庆夫妇更大鼓励和信心。“做职业农民、新型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向荒田要效益,我们一定要把这片家庭农场管理好、经营好,高高兴兴过日子,快快乐乐当农民!”刘和庆夫妇对未来充满期待。
作者:李宏 刘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