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也是大棚育秧时节。3月下旬,枞阳县陈瑶湖镇前河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搭建3000平方米温室育秧大棚,一些社员在检修农机。该合作社负责人汪夏告诉记者,有了现代农机帮忙,农民种田不需要弯腰,比过去轻松多了。
枞阳县陈瑶湖镇是个种粮大镇,也是外出承包耕地大镇。近年来,当地大部分年青力壮的村民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者。随着土地流转增多,种粮大户的出现,原先牛耕木犁的耕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回乡创业的汪夏从中发现了商机,他认为机械化耕作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2009年4月,汪夏牵头成立了前河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努力实现合作社与农户的“互利双赢”。当年,合作社为农户代耕、代收土地4000多亩,解决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合作社服务收入也达到几十万元。该合作社还利用本地和外地农忙季节的时间差开展跨区作业,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代农机,让农民种田不弯腰。”陈瑶湖镇一种粮大户告诉记者,他承包了300亩农田,以前他从育秧、防病治虫到收获,全程都要亲力亲为,农忙时节更是一天到晚“泡”在田里,有时还为找不到帮工而发愁。农机合作社的出现,解决了他的大难题。现在,他每年年初就和合作社签订全年代插代耕代收协议,不仅自已不需要整日“泡”在农田里,也降低了种粮成本。
汪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牛耕地一天最多一亩,大型拖拉机一天能耕地100多亩;单靠人工收割,每天最多能收割3分田,而机器收割能达到30亩。”农业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带来了成本降低、亩产增高好处。“通过机械化耕作,一亩地节约成本400多元,粮食田产增加100多斤。”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合作社拥有社员50多名、大型拖拉机7台、半喂入收割机6台、全喂入收割机6台、插秧机10台、直播机23台、小农拖30台(套)、配套机具30台(套),育秧工厂一家,占地面积20余亩。去年,合作社共机插面积5400亩,机播面积5000余亩,机耕面积3200亩,机收面积近万亩,全年服务收入达10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当地农民购买农机热情高涨,当地种田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量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作者:黄达奇 张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