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种田亦人雄
4月7日下午,在宜秀区大龙山镇中心社区的一家庭农场,只见一位小伙子正站在田埂上操作大型喷雾机给小麦打药。“最近雨水多,小麦容易得上赤霉病,要加紧防治。”小伙子一边熟练操作农机一边介绍。
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余东旭,一位上过大学的家庭农场主。2011年,小余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池州一家路桥建筑企业工作了一年。“每月工资近三千,工作也很稳定。但是,看到父亲的事业蒸蒸日上,当时就想,与其在外给人打工,还不如趁早自己创业。这些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所以就辞职当起了职业农民。”余东旭说。
余东旭的父亲余兴明创办了安徽省第一家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2009年又承包田地开始规模化种植,每年收入可观。但是儿子主动回来当农民,老余并不情愿。“当时想,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以为从此跳出了农门。到头来还在土里刨食,我怎么和亲戚朋友交代?”余兴明说。
但是去年底一算账,余兴明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700亩田,一年纯利润超过40万元,比往年多了近10万元。“儿子利用所学知识,提高了机械化应用水平,疏通了水系和路网,依靠科技种田增加了产量。你看,这些是他搞的太阳能灭虫灯,一年下来少用了不少农药。”余兴明指着田间整齐排列的照明设施说。
在农场仓库,各种大型农业机械非常齐全,从种到收应有尽有。“刚回来时,自己所学专业一时派不上用场。从机械操作与维修、农机农艺培训,到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再到推销农作物,什么都要从头学。”余东旭说,“因为家里农机多,农忙时除了自己家外,还要帮助周边种粮大户作业,有时还上门帮助其他农户维修农机。看到自己将书本知识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亲手种出了小麦、稻子,学会了管理蔬菜大棚,还能将自己养殖的家禽卖了出去,真的很开心。”
“本来想自己年纪已大,不想再扩大经营规模了。可自从儿子回来后,不断向我提出新想法,要走绿色、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现在我也准备好了,除了种水稻和小麦,还要种草莓,利用池塘开展垂钓休闲服务,开发农家乐项目……”余家父子,对脚下这片田野充满了信心。
作者:方华 丁厚祥
相关新闻
- 桐城病死畜禽全部无害化处理(2013-4-15 17:18:11)
- 长山小学的“空巢之困”(2013-4-15 17:17:17)
- 家有“水缸”灌溉不愁(2013-4-15 17:16:45)
- 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助失地农民再就业(2013-4-14 18:29:27)
- 水产养殖技术到田间(2013-4-13 21:26:10)
- “美好乡村唱和谐”活动在仙驾村拉开了戏(2013-4-13 21:25:44)
- 詹荣生义务服务困难群众和老人(2013-4-13 21:24:23)
- 大观区山口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见闻(2013-4-13 21:23:06)
- 大龙山镇自行车代替公车外出办公(2013-4-13 21:22:28)
- 迎江区多措并举打响整治战(2013-4-13 2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