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温度适宜,驱车20多分钟,来到了宜秀区大龙山镇种粮大户余兴明家的农场里。远山含黛,空气清新,零星的紫色小花点缀在田野之间,只闻机器轰隆声,入眼两台旋耕机正在耕田。
一块大概一亩的方田里,司机宗顺驾驶着旋耕机先粗耕一遍,将土翻过来并将草切断,再细耕两三遍,将土块打碎,如此重复。记者提出要亲自上去体验一下,旋耕机的前面类似于手扶拖拉机,是控制室,控制前进的速度、方向和旋耕的深度;后面是旋耕工具。第一次站在旋耕机上,记者有些紧张。宗顺开机子的时候经常向后观望,不时调整着方向盘。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宗顺完成了一圈的翻耕。歇息的间隙,记者问道:“为什么你经常要回头看呢?”“右手边的这个升降器是控制旋的深浅的,旋得浅了草断不了,起不到效果,旋的深了,机子负荷大就有可能熄火。”宗顺解释,旋耕机的操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技术和经验,操作员都要有拖拉机的驾驶证和行车证。
“几天前就开始耕田了,我承包了700亩田,其中400亩种了小麦,不用翻耕,剩下的300亩要翻耕,估计还有五六天就可以结束了。”余兴明告诉记者,为了涵养土壤,去年冬天,在300亩稻田里撒了紫云英种子,现在翻耕,切断的紫云英和稻茬就直接烂在田里,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成为有机肥。等到5月份,就要开始插秧,今年选的是Y两优1号,稳产又好防治病虫害。
余兴明说,“以前春耕的时候,都是用牛,工序复杂且耗时耗力,一天下来,最多翻耕好一亩田,而且每家每户都要养牛,也是一件麻烦事。现在机耕,一天下来可以翻耕100亩,除了给自己家耕之外,我还开展农机服务,给周边的村民耕。”1990年余兴明开始购买农机,尝试机械化耕作,全程机械化到2008年才正式实施。2007年,余兴明和其他5个发起人一起成立了永兴农机农艺综合发展专业合作社,成员现在发展到53人,并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现在余兴明一个人就有2台大拖拉机、2台旋耕机、1套育秧设备、3台插秧机、1台撒肥机、2台收割机以及3套植保设施。
作者:张志娟 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