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保婴民歌:正在消失的田野民谣

2013-5-29 15:02:54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大观区海口镇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小村庄保婴村。它地理位置独特,左拥西江又靠长江,自然环境秀美。这里流传着一种久远的原生态民谣,村里最老的妇人说,这民谣代代相传,以前村里人人都会唱,到了现在会唱的已经没有几人,很多唱段也已经被大家遗忘……

  “一条手巾啰咧,用线挑啰咧啰,白纸嘛包包喃嘞,挂郎腰嘞哎哟。手巾破着啰咧,绒还在啰咧啰,千针万线喃嘞,姐难挑嘞哎哟。二条手巾啰咧……”五月的一天下午,阳光正强。农忙时节,村民们大都下地干活去了。到处都很安静,除了从西头的田埂上传来的一阵阵歌声。63岁的胡凤云,有着村民们公认的一把好嗓子,让她再唱一首,没想到她看到外头来的人一点没怯场,张口就来了。“叫我唱歌唱新闻,我把懒汉讲你听,懒汉家里头几亩田,一年到头不沾边……”和胡凤云一起干活的几位中年人都会哼上几句,见胡阿姨唱的起劲大家都跟着和了几句,不过很快就忘词了。

  谈起保婴的这种民歌,胡凤云觉得很有感情。“别说是我们了,我的奶奶以前说过,她都是从小听这些民歌长大的。十六七岁的姑娘在田间干活,跟着年长的人边干活边唱歌,开始唱不来就做和唱的,唱到有经验的时候就做主唱,田地里一起干活的自然有大帮的人来帮你和。”胡凤云说,以前干农活的时候,田地里想安静可难,大家都在唱民歌,一个人叫主唱,后面的叫“和羊”,人越多唱的越好听。《18岁大姐靠门框》、《十二条手巾》、《十爱姐》、《探郎》,保婴当地的这种民歌,大多以情歌为主,听老一辈的村里人说,年轻的男女田间对歌,对着对着就有了感情,以歌为媒的故事以前村里常有发生。

  来到胡凤云的家中,房间的柜子里,有一个发黄的本子,上面零零碎碎记着一些歌词,这是胡凤云最喜欢的几个段子。“我记得的这些民谣就只是一点点,40多年没有和大家伙一起唱过了,自己天天哼的只有这几句。以前我们可厉害,从早唱到晚不带一句重复的。”

  83岁的老人腊月只记得那首《懒汉歌》,牙齿都掉光了,唱起歌来却很清楚。“这首歌是我们小时候,家里头长辈教育我们要勤劳的歌,以前最喜欢唱,现在老了也唱不全了。”

  即兴是会唱民歌人的看家本领。75岁的梁家翠唱了首《解放歌》,十二段唱词不仅全部记得,还在头尾加上了些吉祥的话,算是向我们这些外来的人表示欢迎和问候。“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些传给家里其他人,那样不是能更好地传承原生态民歌吗?”记者问道。“谁学?孩子们都认为是‘土的掉渣’,都不愿意听我们唱了。”

  保婴民歌纯粹质朴,是当地人生活工作的寄托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村里的不少老人们觉得民歌的失传意味着本土传统精髓的遗失。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不少当地的民歌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海口镇文化站的站长开始走访会唱当地民歌的人家,记录大家还记得的一些唱段唱词,做起了民间文化的搜集者。“搜集这些东西不图什么回报,只当做是兴趣爱好,若是以后有识货的人把它带出去唱给更多的人听那是最好,没有就永远把它留在村子里,用相框裱起来,做装饰也好。”

  八旬老人唱民谣。

  劳动时唱起民谣,现在已经没几个人能唱完整了。

作者:刘惠子 项顺平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