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5点,随着铃声的响起,2013年高考正式结束。记者邀请了安庆二中的张嵘、张建明、刘立周分别对高考文综试卷进行了解析。
政治试题分析
一、稳中有变、难度适中。今年政治试题在题型、分值、考核目标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偏题、怪题。试题在呈现方式上,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选材涉及“家庭农场、中国梦、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任命、科技创新、收入倍增、教育发展”等重大时事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以往试题相比,变化较大的有:选择题方面,取消了计算题和图像题的考查,利于降低试题难度,节约考生作答时间;首次出现学科内跨模块知识考查,如第7题(必修2和必修3的综合),第8题(必修3和必修4的综合),这对知识的跨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考生有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主观题方面,都是文字材料,没有了图表材料,便于考生解读信息;设问中的知识考查指向比较明确,难度适中,又有必要的区分度。
二、立足基础,考查能力。今年政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如外汇和汇率、价格与消费、政府的职能、文化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等等。同时,试题依然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在选择题中,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四项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体现,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38(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去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能力立意显而易见。
三、注重导向,凸显特色。试卷结合考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对背景材料的选择、组织,旨在引领考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新课改导向。如第38题以“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情境,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安徽崛起,培养考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体现了安徽作为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的特点。
地理试题分析
一、试题难度有所上升。试题难度主要体现在:①加大了对基本原理及其运用的考查和拓展,即如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②选择题的灵活性增强,各选项表述的迷惑性较强。
二、突出能力立意,体现新课改精神。安徽省《考试说明》指出:“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一直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在今年我省高考地理试题中得到较好体现:地理试题以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试题将所学知识点、方法及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减少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而是采用能力立意的题目,突出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意图明确,渗透新课程的理念。
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1)全卷共有7幅地图。每一组题均需从图表中解读、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并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和答案。正如考纲所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当然,只要学生通过对图文信息的认识,启动原有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考过程,就可以解决问题。
(2)试题内容结构合理,以自然为主、兼顾人文,知识点的覆盖面很广,分布较为均衡。
(3)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将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如第34题利用“ 区域地面天气图”考查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气象灾害的判断及形成条件,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双基考查。地理知识是考查的对象,更是考查的载体。试卷的题量不大,共计十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但信息量很大,正所谓“小题量,大容量”,所考查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
五、关注热点焦点,重视乡土地理。地理试题不回避热点焦点,且能将热点事件或热点地区与地理知识、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生活来命题。乡土地理是今年的新增考试内容,《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了解安徽省自然地理总体特征和主要自然灾害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选择题第23、24题就是以安徽省情为背景命题,涉及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就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等热点话题,效果很好。
历史试题分析
文综历史试题应该说延续了往年的风格,更加注重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在考查的方式上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是今年文综历史部分最突出的特色。
一、立足基础,难度比去年略大。今年的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整体感觉难度适中,有两题让人感觉“有点绕”,其余的题目干扰项较少,学生做题的准确性较高;但是主观题难度较大,36、37题看似简单,其实答好不容易,学生大多反映心里没底。估计学生得分不会比去年高,最多会持平。
二、乡土特色鲜明。安徽自主命题连续5年来,除了向发达的省份学习外,努力体现本土特色,今年也不例外,选择题第12题(也是历史学科第一题)照例是考察安徽本土题材,今年选择的是经济史内容,通过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示意图来反映安徽农业生产的发展态势;第37题材料二涉及安徽皖南徽州受理学的影响、材料三选择了陈独秀的《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通过我们身边的历史来考察学生对史料的解读。
三、选择题命制注重多种材料的选用。11道选择题中除了文字叙述外,大量运用图表材料,有柱状图、饼状图、漫画、地图和曲线图等,图表材料类占到选择题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形式新颖,丰富多彩。
四、能力立意为主,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2013年安徽历史试题在立足基础的同时,重点突出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所有的选择都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四项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体现,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作者:查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