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传统游戏渐消失 宅娃现象让人忧

2013-8-20 15:09:14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丢手绢、跳皮筋、捉迷藏、跳房子……这些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最流行的游戏让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可是,随着电子网络游戏的兴起,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家门

  “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听到这首童谣,很多市民都会回想起孩提时和同伴一起玩的游戏:丢手绢、跳皮筋、捉迷藏、跳房子等。这些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最流行的游戏让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可如今这些传统游戏却日渐消逝。

  在传统游戏消逝的同时,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网络游戏兴起,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走出家门,而宁愿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成了名副其实的宅娃。宅娃不仅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出现肥胖、近视、体质差等问题,还因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易形成孤僻、霸道的性格,出现交流障碍。

  家有宅娃家长犯愁

  今年7岁的诗伟放暑假以来,除了上书法培训班,其他时间就几乎未出过家门。早晨起床后就开始抱着平板电脑打游戏,电脑里十几个游戏玩得比大人还熟练。下午午睡后,起来就是看电视,大人带他到公园玩,出门不过一会儿,诗伟就吵着要回家,说外面热,没意思。这样宅了一个多月,诗伟的妈妈发现最近儿子经常揉眼睛,担心视力出问题,规定他每天必须出去两个小时。市民李文超5岁的女儿放假在家除了玩手机游戏和ipad,就是看电视动画频道。“天天宅在家,我也想管,但只有周末有空,平常都是老人带,周末我就尽量抽时间带他们到附近的公园玩玩。”李文超说。

  在街访时,说起传统游戏,家长们都滔滔不绝;而孩子们却几乎没玩过,他们更熟悉的是时尚的现代玩具和电脑游戏、动画片。余先生的女儿小雅4岁了,家里有好几筐玩具,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买一次玩具,每个玩具小雅都玩不了几天,要不就是腻了要不就是摔坏了。余先生说,女儿很少跟小朋友一起换玩具玩,她一个人玩惯了,也不允许别的小朋友玩她的东西。孩子只关注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也就失去了与人交流的快乐。

  那些年我们的游戏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孩子很难拥有玩具,自然地从身边寻找游戏,泥巴、石子、绳子、皮筋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都是宝,捡几根鸡毛固定下就成了毽子,大电池的侧盖串在一起就是沙包,废弃的破锅破碗能玩过家家,自己上山找出合适的木头加上皮筋就成了弹弓。条件的限制使得孩子都成了做手工的高手,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80后的张玉对儿时玩过的游戏记忆犹新。她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抓石子游戏。放假的时候,白天一个村民组甚至一个村里的孩子都在一起野,根本不愁找不到玩伴。同是80后的肖鹏说他小时候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和躲猫猫,那时候一起玩的小伙伴很多,玩的特别开心,经常玩到忘记吃饭。

  宅娃现象危害多

  网络的普及让更多的孩子足不出户,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网络游戏的拥趸,电子游戏也比任何一个时代的玩具更刺激、更有吸引力。孩子们宅在家里,用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跟朋友联系,靠电脑游戏打发时间,远离了大自然,更远离了传统游戏。宅娃现象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身体素质的下降和沟通能力的欠缺开始困扰这一代人。

  相关报告显示,近十年来,青少年的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肥胖、近视等症呈不断上升趋势,青少年体质下滑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人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能,由学习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形成,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协调能力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来风说,孩子长期宅在家里,会给他现在乃至将来在人际交往上带来负面影响。现在的部分电子游戏中有一些暴力因素,孩子辨识能力弱,接触这些暴力因素久了不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网络是虚拟世界,现实中游戏是实体,两者给游戏参与者带来的体验感不同。在网络世界里,孩子可以回避现实压力,更容易沉迷,缺乏真实的时间观念,电子游戏作用消极一些,比如孩子结束了一上午的电子游戏,会有一种空虚感;而现实游戏则不同,游戏后,与朋友合作得到很好的情感交流,负面情绪得到宣泄,会有一种充实感。

  张来风建议,孩子要少宅在家里,多玩一些现实中的游戏,比如打球、游泳等,跟朋友多接触;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促进自我成长的夏令营;年龄稍大点的可以参与一些志愿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充实自己。

作者:张志娟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