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4年到如今,华茂已经连续40年盈利,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国内同行业也首屈一指。而尤其在当前国内国外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华茂集团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身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行业,华茂奇迹赢在何方?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互为支持
提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价值,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显得尤为重要。而华茂的成功发展,与其有效的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支持促进发展紧密相关。1998年,在省内其他企业还在犹豫是否上市时,华茂狠下决心,把握住安徽省仅有的两个上市名额之一,集团公司将优质资源主业上市。华茂将上市所募集来的资金,对公司的棉纺技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更换老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开始涉足资本市场,自1998年上市到如今持有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徽商银行的股权,已有十几年,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成为反哺主业,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9年,华茂集团将部分国有股通过挂牌转让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放大增量资产。现在公司资本结构由原来的100%国有变为国有占48.28%,战略投资者占36.77%,员工占14.95%,形成了公司发展与员工激励的长效机制。同时紧抓国务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机遇,投入巨资建设安徽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打造一条从棉花生产到服装加工,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了纺织行业的优化升级,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而在资本运作上,华茂集团不断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在买方信贷、套期保值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努力放大资本效应,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提高资金保证。这种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为发展,互为支撑的经营格局,有力地化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具有显明的华茂特色。
创新推动发展 技术引领进步
近些年来,华茂集团提出向技术要成本、要效益的新思路。围绕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公司为此制定了《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发展纲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依托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逐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优势。2011年公司在棉纱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采用国产棉花,成功开发出当今世界最细棉纱--Ne600纱线及面料,标志着华茂集团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华茂不仅仅专注于棉纺产品的技术钻研,还积极投入各类新型差异化纤维产品的开发,2012年-2013年度,公司开发新产品3713只,而仅2013年1-10月份,华茂就开发新品种1241只,其中自主开发的新品种185只。新产品远销欧美高端市场,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华茂在服装设计、面料研发、纱线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截至到2012年,拥有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33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创新成果显著。同时华茂还承担了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课题研究,这些都为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求卓越质量 实现精品效应
华茂集团在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的同时,紧抓产品质量,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和“用户满意”市场化质量标准及理念,努力把精品意识融入员工心里,形成了自有的精细化质量控制体系,追求卓越质量,创华茂品牌,实现精品效应。而早在1985年,企业就总结了质量管理的“五要素”,即抓指标质量、抓实物质量、抓长期稳定的质量、抓包装和运输质量、抓售后服务质量,并实现严格的“质量否决权”。华茂把国家标准定为企业考核的起点线,特别是针对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增加了下线值考核。而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华茂纱线质量主要指标达到乌斯特2007公报5-25%的国际先进水平,坯布美国指标“四分制”下机一等品率80%以上,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棉纺织精品生产基地”称号。依靠品牌和质量优势,华茂赢得了众多“黄金客户”,带来了欧美、日本等国际高端市场拓展的持续增长,实现了优质优价的品牌效应。而据记者了解,华茂纱线的平均单价比行业同类产品要高2000-5000元,过硬的产品质量换来良好的市场回报,使得华茂在激烈的棉纺织行业拥有话语权,掌握主动权。
作者: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