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让“越位”的“归位”,让“缺位”的“到位”

2013-12-16 14:37:43 安庆热线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安徽安庆,这座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多个中国工业第一的骄人成绩。近年来,通过快速发展,安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今年以来,安庆市经济总量居安徽省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的位次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今天的安庆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集聚带,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安徽省前列,同时也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黄梅戏艺术发展基地。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取得如此成绩,最根本的在于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及和谐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虞爱华介绍说,安庆的基本情况可以用“12345”来概况:“1”是所辖县(市、区)在安徽省最多,含有1市7县3区的行政区域;“2”是国土面积在全省排在第2位,有1.54万平方公里;“3”指经济总量全省第3位,2012年全市GDP1360亿元;安庆拥有四大国家战略平台,包括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地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数量全省第5位,全市总人口630万。
今年以来,安庆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两大根本目标,以“调干部结构、抓作风建设,调运行机制、抓项目建设”为主要着力点,突出“远谋近施、流程再造、自我加压、争先进位”的主旋律,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最突出的亮点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1~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101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10.6%,增幅居全省第9位,比去年同期前进6位。1~10月份,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71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14.2%,增幅居全省第10位,比去年同期前进3位。固定资产投资937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22.4%,增幅居全省第8位,比去年前进6位。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18.7%,增幅居全省第6位,比去年前进1位。财政收入16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10%,增幅居全省第13位,比去年前进3位。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期的背景下,安庆坚持‘五个突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虞爱华介绍。
突出扶持实体经济方面,安庆出台了工业经济、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4项扶持政策,对企业给予“真金白银”扶持。前三季度,市财政累计拨付企业各类资金3.1亿元。开展“千名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和“双保”(保项目投产、保增产增收)工程,500个驻企服务组收集到问题1517个,已安庆市城区一角解决1207个。
突出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安庆着力推进“四大”:发展大产业,建成800万吨炼化一体化、中船柴油机配套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设大园区,组建安庆高新区,全市园区已开工1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78万平方米。推进大项目,宁安城际铁路即将铺轨,岳武高速、望东长江大桥等正在推进。构建大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前三季度接待游客2386万人次,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83亿元,增长16.5%。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安庆重点抓“老城改造、新城配套”,实施“百日会战百项工程”,城区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比前3年总和翻了一番。今年安庆开工建设10多条主干道、改造10余条主干道及58条背街后巷,建设2.49万套保障房、340万平方米还建房,整合教育、医疗资源,实施公交“一增两延”,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三城同创”,城市形象明显改观。
突出发展环境优化方面,虞爱华表示,安庆以打造“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的城市之一”为目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六清”:清理审批项目,从280项精简到145项,降幅达48%以上。清理审批环节,实施流程再造,项目审批环节平均减少30%,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0%,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审批项目从60%提高到92%以上,即办件比例从45%提高到81%以上,单个部门办理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清理涉企收费,将园区5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次性免收42项,将79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6项、降标36项,降幅10%~60%,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5亿元。清理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对市直234家行业协会和市区1093家中介组织进行专项整治,取缔了一批“黑中介”。开展土地“三项清理”,即清理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依法分类进行处置,其中已收回552亩。清理机关房产,对市直单位房产开展集中清理和统一管理,已将120万平方米房产注入城投公司。这一系列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充分释放出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1~10月,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5个,亿元以上项目利用省外资金361亿元,同比增长92.7%;截止9月底,全市内资企业达3.12万户,同比增长18.8%。
突出工作机制创新方面,安庆每月召开一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以及规委会、土委会、重点项目调度会、大宜城建设指挥部会议等,分析调度经济运行,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大事难事。据虞爱华介绍,安庆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别担任8个重点产业招商组的组长和副组长,领衔抓项目,带头抓招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算着干、现场看、盯着办”,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让老百姓满意一件。

安庆文化有“说头”有“看头”更有“赚头”

安庆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文化事业方面,最大的亮点是今年成为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标志着安庆公共文化建设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文化产业方面,突出的特点是推动“五化”,即项目化、园区化、市场化、品牌化、惠民化,让安庆文化有“说头”、有“看头”、更有“赚头”。
一是项目化。仅今年安庆就有28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省“861”计划,总投资近100亿元。近年建成的五千年文博园、孔城老街等项目,已经成为热门景点。二是园区化。通过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如安庆正在推进“黄梅戏大观园”项目,就是集演艺文化广场、研发展示、嘉年华、延伸产品、休闲区和服务设施为一体的黄梅戏产业综合体。三是品牌化。充分利用安庆的独特资源,打好“历史牌”、“名人牌”、“戏曲牌”等,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比如“千年宜城记忆广场”,就是对有名的历史文化设施进行开发式保护利用。四是市场化。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制,正在推进再芬黄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上市。通过市场化路径,培育了一批优质文化企业,10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五千年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占全省1/3。五是惠民化。今年举办的“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突出文旅结合,突出惠民乐民,实行节俭办节,专门为环卫工人、交警、城管、残疾人、重点工程建设者安排了5场慰问演出,开全国先河。
安庆是“有戏”的城市,抓文化首要的是抓黄梅戏这张“王牌”。刘奇葆部长国庆期间来宜调研时要求,推动黄梅戏“一唱两走”,即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安庆在贯彻落实中提出要把安庆打造成“四个基地”,即黄梅戏人才培养基地、剧目创作和艺术创新基地、展演展示基地、重大活动颁奖基地,让黄梅戏“出人、出戏、出新”。一是“出人”。建立黄梅戏艺术师徒传承机制,让名家名角选徒弟、传帮带。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聘请一批名家名角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开展年度“最具人气黄梅戏演员”评选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新人名角。二是“出戏”。面向全国征集黄梅戏剧本,创排一批小戏、折子戏精品。推进黄梅戏贺岁曲策划制作。支持重点剧目创作,力争在“梅花奖”上再获突破。三是“出新”。组织专家开展创新黄梅戏表现形式专题研讨。推动连锁演出场馆建设,探索利用戏剧院线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黄梅戏演出市场。适应新的形势,努力提高艺术节或展演周的举办水准。

中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多年来,虞爱华坚持周六日步行或骑车自行出访,走到哪问题解决到哪的工作作风,让当地群众对这位工作认真负责的书记敬爱有之。
虞爱华坚持“干部脚上有土,群众心里不堵”、“领导重视民生,才能赢得掌声”的工作作风,坚持“干部重视信访,群众才会欣赏”的信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三解”: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解决不了又解释不通的让群众解气。
今年安庆全面启动首批207个中心村建设,基本建成85个重点示范村,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成为惠及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全市108个乡镇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占乡镇总数的70%,明年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突出治理“青山白化”,综合整治“三线三边”环境。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农村路宽了、水清了、村庄漂亮了、产业提升了,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二是带动了公共资源下乡,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工程”。初步完成了1500多个行政村布点规划、207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和85个重点示范村“一村一品”产业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整合了涉农项目资金达10亿元,省、市、县实际到位财政专项资金3亿多元,发挥了攥紧拳头办大事的作用,带动农民和社会投资5亿多元,做成了多年来想做而没有做好的事情。
三是坚持了改革创新实践,成为建设美好安庆的“品牌工程”。安庆认为建设美好乡村,有什么样的认识高度,就有什么样的推进力度;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就有什么样的档次品位;有什么样的创新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崭新实效。围绕“首战必胜、全省领先”目标,逐步摸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等建设路径。各县(市、区)创造了不少鲜活经验,潜山县成为入选住建部编纂的《建设美好乡村迈向住有所居》全国唯一县级代表,目前积极争创全国美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县;燕窝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是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工程”。建设美好乡村是“三个改善”的有机统一: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干部形象的改善。美好乡村建设得好的地方,当地干群关系融洽,很少有群众上访,外出返乡的群众也会称赞干部“真干事”。各地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把这项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普遍建立了领导包点、联系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

扎实推进生态强市建设

近年来,安庆顺应全市人民对宜居生活环境的新期待,扎实推进生态强市建设,着力在“四点”上下功夫:一是突出安庆石化环境治理这个“焦点”。以8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上马为契机,投入10亿元用于环保,占项目总投入的15%。自今年9月份新装置正式运行以来,实现了“两个没有”,即没有臭气排放、没有接到投诉。明年还有5亿多的环保投入,将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今年削减一半。二是突出污染减排这个“难点”。开展“环保绿剑行动”,重点监管沿河湖泊的化工企业,实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污染减排相关指标刚性约束。强力推进减排项目实施,坚决关停并转了189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三是突出园区平台建设这个“热点”。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完善园区公用设施,健全污、废、廊、热和信息物流等立体式公用设施体系,实现“集中处理污废、集中供热供气、集中物料运输、集中仓储配送”。四是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这个“亮点”。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城市。历经四年努力,11月中旬,安庆创森工作以一致同意的成绩通过了专家组预验收。
虞爱华谈到:工作中要发扬“四不”作风,再烦的事,不嫌烦;再累的事,不怕累;再难的事,不畏难;再苦的事,不叫苦。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努力,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抓紧抓实抓好,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安庆作为产城一体的重化工城市,在生态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安庆石化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较重。1300米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退建腾地等虽已全部纳入规划,但涉及拆迁项目28个,总投资达150亿元,治理和征迁任务非常繁重。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仍未根本改观。老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不够完善,粉尘、油烟、噪声等污染问题越来越引发市民关注。
虞爱华表示,基于以上问题,今年年初,安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安庆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前几天,安庆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模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推进7大攻坚工程即: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工程、宁静工程、洁净工程、绿色石化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完成26项考核指标任务。目前,已排出的管理类项目和建设类项目270多个,总投资170多亿。虞爱华在大会上提出,要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做“两公一翁”,即以“愚公”移山精神久久为功,以“包公”精神铁腕治污,以“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努力完成好创模各项任务,力争5年后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打造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安庆市立即通过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等进行传达学习,并对贯彻落实做出全面部署。安庆认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立足安庆实际,安庆将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上着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精简行政审批,让“越位”的“归位”。对市级现有145项审批项目再次清理,准备再精简一批。巩固扩大清理收费、流程再造成果,最大限度便企、利企、惠企,使全省“三最”城市之一这个牌子更响亮。
强化公共服务,让“缺位”的“到位”。公共服务的重点是“保基本”,安庆决定明年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监管的重点是环保和安全监管,特别是要认真吸取青岛输油管道爆燃事故血的教训,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体制机制,让“摆位”的“定位”。该放就放,该收则收,该分则分,该合则合,力争在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优化机构设置,让“虚位”的“有位”。针对当前一些部门和单位“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有事干不好”等现象,下大力气撤、并、转、降一批机构,该加强的加强、该削弱的削弱、该撤销的撤销,最大限度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质量。
“我深知,工作不努力,一点本钱都没有;经济不发展,一点地位都没有;民生不改善,一点面子都没有;而为政不廉,则一无所有。
一个地方的作风和发展‘主要看领导,看主要领导’。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比如一件事在我手里没有完成,但是为后来人打下了基础,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会为后来的发展‘边欣赏边鼓掌’,为后来的领导干部‘边鼓掌边欣赏’”。虞爱华如是说。

爱华书记走基层



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



潜山县美好乡村



岳西治溪七彩岗




作者:侯燕纯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