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零择校”照亮孩子上学路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说,他们的上学路似乎走得比城里孩子要艰辛得多。但今年我市出台的“零择校”政策却为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带来“福音”。12月15日,记者走进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听他们讲述“零择校”前后他们家双胞胎女儿上学的故事。

  为了生计,来安庆务工

  2001年3月的一天,无为县的张先生夫妇迎来了双胞胎女儿。第二年,张先生下岗,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夫妻俩商量后,带着女儿来到安庆市务工。

  眨眼间,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虽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经过努力,两个女儿进入一家幼儿园学习。当时因为老家发生了一些事情,张先生夫妻二人带着孩子往返于安庆市和无为县老家,两个孩子在变化的环境中接受着最早期的启蒙教育。“当时孩子跟着我们来回跑,幼儿园上得断断续续,而那时正是她们学说话的时候,由于经常回老家,孩子们学了一口的家乡话,到了安庆的幼儿园上学时,其他的小朋友就会笑话她们俩讲话,由于这件事情,大女儿在和别人沟通方面会有一些自卑的情绪。”张妈妈说。

  孩子上学问题成了“心病”

  幼儿园的上学时光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不完整的记忆,一口蹩脚的家乡话成了她们不愿与人多言的障碍,张先生夫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上好的小学。2007年,到了孩子上小学的年纪,外地户口在本地上学难问题摆在了夫妻俩眼前,“咱们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吧?”“不行,决不能让两个孩子回去,那样她们就成留守儿童了。”关于两个孩子上学的问题,夫妻俩纠结着,争执着。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和努力,两个孩子最终进入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公办小学学习,由于两个孩子是外地户口,当时每年还需要缴纳一定的借读费。“幸亏借读费不是很高,还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只要孩子能在我们身边上学,为了她们,我们再辛苦也值得。”张妈妈表示。

  6年小学很快过去,令张先生夫妻满意的是两个孩子在学习上还算努力,生活中也很懂事。可是今年到两个孩子小学毕业时,上学难的问题再一次降临。这一次,不仅张先生夫妻在考虑这个难题,两个已经懂事的孩子也开始担心起来。“她们小学快毕业时,学校催她们交上初中的报名表,当时我们还没确定在哪里上学,无法交报名表。那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两个孩子情绪的变化。那段时间她们总是在家里呆着,不愿意出去见人,因为她们害怕别的同学或者其他人问她们在哪里上学。”张妈妈说。

  当时摆在张家人面前的除了让孩子回老家上学,再一次变成“留守儿童”外,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送她们上民办初中。夫妻俩跑遍了市区比较好的民办中学,经过询问,对于这个日子刚刚有点起色的家庭来说,两个女儿都上民办中学的费用还是让他们望而却步。

  “零择校”照亮孩子上学路

  正在张先生一家为孩子上学备受煎熬时,一个朋友告诉张先生安庆市出台了“零择校”政策,他们的孩子能够在本地就近上初中了。

  政策中提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扩大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零择校”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就可以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结合学校规模容量情况,选择到相关城区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学校其他学生一样,同教室学习,同教室授课,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张先生一家就租住在龙山路上的一个小区,而这一区域刚好属于安庆市第四中学招生的学区范围。结合其他的条件,张先生的两个孩子是完全符合这项政策的。夫妻俩根据政策里的要求准备了暂住证、工商营业执照、户口本和居委会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当我们在学校公示的招生榜上看到孩子的名字时,心里石头落下了。我们心里也清楚,像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这么顺利地在安庆上学,并且就在离家不远的学校,那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张先生说。

作者:白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