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种养大户“升格”为农场主

2月28日,走在小伢子的家庭农场内,整洁、宁静始终伴随左右。沿着通往养猪场的碎石山路顺势而下,左边是菜地,右边是香樟树,一排排猪舍就建在山脚下。“农场主”指着亮灯的猪舍说,这几日母猪在产仔,他与妻子又把床铺搬了进去,“零距离”日夜伺候。
 
  当过村干部,至今仍是村福利院院长的徐小伢,是望江县凉泉乡团山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头脑活络、办事热情、40岁出头的他,在当地小有名气。1997年就用4亩良田换得了20亩荒山,开始了创业之路。他说,当初山上稀疏地长着一片桃树,整枝、嫁接、施肥忙活了几年仍不见效益,2005年与妻子商量改种了香樟。现在,这些香樟树每棵都得卖上一千多。
 
  收获了“第一桶金”的小伢子,把眼光瞄上了河口圩内的250亩圩田,并成功获得了承包权。2010年他与妻子开始试种小麦和棉花。小伢子说,还是党的政策好!这几年,不但每年享受到了种粮大户各种补贴3万余元,还享受到了农机补贴10万余元。农闲时就与妻子和家里亲戚3人打理山场、田地,喂猪、养鸡;农忙时就请上几十人帮忙,这几年仅用工支出都在10万元左右。
 
  说起从种养大户“升格”为农场主,小伢子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自从去年经过严格评审,家里挂上了全县首批“家庭农庄”的牌子后,“农场主”的头衔,也随即在村民中叫开了,听了还很高兴。在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发展家庭农场是党的政策,农场主必将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去年,县里就投入3万余元帮助农场建起了一个中型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养猪场污水处理问题,还为周边10余户农户提供了免费沼气。
 
  小伢子说,现在每天都会自觉看书学习,要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小而散、品质低、无品牌的现状。今年,要把规范建设放在首位,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发展本地黑猪养殖上上规模,更要上档次、做品牌,力争实现年出栏1500头的目标,当一名真正的农场主。
作者:徐侃 通讯员 江兴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