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大山里的“拐杖”教师

  从岳西县城到黄尾镇黄龙村,山路蜿蜒曲折,黄尾镇中心学校的黄龙教学点就坐落在大山深处。说是教学点,其实是一幢平房,被隔成一间教室、阅览室和厨房,52岁的代课教师项至祥就住在这儿。在这里,他迎来送走了一位位山里孩子,为了能让山里孩子的人生走得更远,他以一己之力撑起大山深处人们对教育的信念与希望。

  一堂课下来满头大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月26日上午9点钟,在教室里,项至祥正在教3名二年级学生朗诵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堂语文课,项至祥还要教另外3名三年级学生,让他们学会一首七言绝句《宿新市徐公店》。还有一名学前班孩子也坐在同一间教室中,七个孩子跟着项至祥大声朗读着。

  见记者来访,项至祥坚持将一堂课授完,随后示意孩子们休息一会儿后可以自习。

  在这个教学点,项至祥要代学前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课。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到下午最后一节课,疲劳和体力负担成了项至祥最困扰的事。

  项至祥告诉记者,由于小时候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他的右腿短小弯曲完全瘫痪,左腿也严重变形。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项至祥全凭两个拐杖支撑艰难行走,离开拐杖则寸步难行。

  在给孩子们的授课中,项至祥坚持一手拄拐一手拿粉笔给学生们上课,工工整整地写着板书。一堂课下来,往往让他累得满头大汗。“感觉左腿酸麻,严重时痛苦不堪。”而事实上,项至祥身体上的痛苦不止如此。“从1985年至今,我一直在黄尾镇从事边远山区的笑水、中心等小学(教学点)的代课工作。”项至祥介绍道,山中代课几十年,加上自身家庭条件差,项至祥还患有高血压、胃溃疡、颈椎病等多种疾病。

  我舍不得孩子们,他们也需要我

  中午11点半,项至祥给孩子们做起了午饭。“什么事都是自己做,没有其他人帮忙。这样也挺好。孩子们对我太熟悉了。”项至祥笑着说。由于身残,项至祥至今仍是单身一人,日常生活也只有自己照顾自己,每到一个学校,项至祥都坚持以校为家,全天候在岗。

  午饭后,项至祥难得有了一点休息时间。拖着一张小靠椅放在教室门口,项至祥坐着笑眯眯地看几个孩子在教室门前嬉耍。没一会,项至祥又帮二年级的储鑫锐和储慧珍折起了纸风车。

  到了晚上,项至祥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批完。“我所教的学生每年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期末镇统考,学生们的平均分都在前三名以内。”项至祥自豪地说。

  谈到自己的收入,项至祥告诉记者,“现在每月代课工资有500多元,但日常开支这点钱根本不够,只能尽量压缩开支。实在没办法就到附近小商店去赊账,好在乡亲们对我放心,也愿意赊给我。”虽然曾有好心人介绍帮助安排项至祥离开教育岗位,从事体力负担轻、收入相对高的职业,但被他婉言谢绝。当记者问其原因,项至祥只是淡淡一笑说:“我舍不得孩子们,他们也需要我。”

  我自己选择的路无怨无悔

  除了给孩子们授课、做饭,陪孩子们玩耍外,项至祥为孩子们做的事还有很多。在几个孩子上学、放学回家途中危险的山路地段,都能见到项至祥设立在路边的警示牌,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虽然是个“粗汉子”,可项至祥想得却很周到: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特征,合理组织路队,每天约定孩子们轮流接送。而为了让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项至祥更是多方争取,与南京江宁某车友会等民间慈善团体结成帮扶对子,学校电脑、图书室、乒乓球桌、餐桌、太阳能等教学、体育、生活用品等也逐渐得到解决。

  下午第二节课的时候,唯一一名学前班孩子、5岁的吴宇静看起来身体有点不舒服。项至祥放下了手中的粉笔,走到小宇静身前,摸了摸他的头。“这孩子像是有点发烧,我去拿体温计。”在确定孩子有些低烧后,项至祥赶紧给孩子的家长拨打了电话。

  “孩子们都太小,需要像我这样的人来照顾他们。”对于自己的坚持,项至祥告诉记者,“我自己选择的路我无怨无悔。就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不会忘记我,偶尔有时间打个电话,我就很欣慰了。”

作者:储青 王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