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老峰镇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半工业化半农业化的集镇,原来的农业种植示范区都被划为工业用地。
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种植技术可能流失,失地农民接下来的生存也是难题。出于对这两个方面的考虑,老峰镇做出了农业产业化迁移的决策。用老峰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林的话来说,迁移的不仅仅是耕地,更是传承了当地的特色种植技术。
草莓种植手艺不能丢
老峰镇的农业原本很单调,主要分为棉区跟粮区,而泉河村就是典型的棉区。在余永权的记忆里,最开始自己和身边的村民们就是靠种棉花为生,一年到头在田间耕作也赚不了几个钱。后来村里领导就开始想办法,尝试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种棉花改为种茭白之类的蔬菜,直到到2000年,从浙江引进了草莓种植技术。
“那个时候草莓还算是新鲜玩意儿!”余永权说,刚开始村民们每家大概有两亩地,一年也能有一万多块钱的收益,比种棉花效益好得多。村民们都尝到草莓种植的甜头,泉河村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产业。
然而,曾经的远郊老峰镇成了近郊,泉河村被划入工业用地范围。村里不少以前种植草莓的农户都已经准备放弃草莓种植,年纪轻点的都去了外地打工,年纪大点的也打算等厂区建起以后就近找个活。草莓种植怎么办?“手艺不能丢!”草莓种植技术很重要,这不仅是余永权个人的想法,也是泉河村以及老峰镇领导的态度,农业产业迁移这个想法被提了出来,将泉河的草莓种植移到工业用地范围之外的长山去!
迁移让发展空间更大了
12年4月,余永权作为首批草莓种植大户在长山村租下了15亩左右的地,继续发展草莓种植。搬来之前其实余永权也难免会有顾虑,毕竟是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人生地不熟,很多事情都不太好处理。但让余永权高兴的是,泉河村领导全都考虑到了,租地、搭棚子、建活动板房等基础设施都为余永权做好了。“我们过来什么都不用烦。”就这样,草莓种植转移走出了第一步。
据刘林介绍,当时泉河村有迁移的意向,老峰镇政府负责牵头,当时租地比较困难,需要找长山村村民一户户协调,单租地就花了半年的时间。转眼两年过去了,原先担心的“水土不服”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余永权的草莓种植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每年的毛利润能达到3万元一亩。刘林告诉记者,目前在长山从事草莓种植的共有四户,其中两户就是从泉河村引进的大户,因为这次迁移也算是实验性的,引进大户也是希望可以起到带头作用。
余永权在泉河村有十多亩的草莓地,目前还在经营中,打算今明两年再逐步迁到长山来。“我今年想争取再把那片地也租下来。”余永权指着稍远处的一块地,来到长山以后,他的发展空间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