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原岳西县五河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喜
清明时节,岳西县五河镇双河村,一个松竹掩映的小山沟里,远近的干群手捧鲜艳的映山红陆续来到这里,看望和祭奠一个长眠此地的人——原双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喜。
在王胜喜墓前,他生前的好搭档、双河村委会主任王厚中带领大家追忆了王胜喜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一生,人们泪眼婆娑。
王胜喜的墓面对他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村庄。这个从前闭塞贫穷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美好乡村示范点:宽阔的水泥路贯穿全村,延伸到家家户户;村中的石榴河清且涟漪,鱼虾成群,鹭鸟翔集;参差绿树丛中,清代古民居与红瓦白墙坡屋面的新楼房交相辉映,休闲文化广场、农民书屋、路灯、卫生室、广播室点缀其间;农家乐土菜馆里宾来客往,到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别山大峡谷、弥陀山风景区旅游的外地人,看着美景,吃着好菜,一个个啧啧赞叹:“双河真是个好地方!”
人们都说,没有王胜喜,就没有双河的今天。
他的身世:苦楝水里泡大,钢铁炉中淬火
双河村以前就很出名。
“养女莫嫁双河人,双河田里不长稻。”方圆百里内,从前无人不知双河村穷,双河人苦。这里距岳西县城33公里,十分偏僻,荒山长茅草,田地瘦而少,村里人连肚子都填不饱,许多壮年男子打光棍,谁也不想把女儿嫁到这里。这种贫困面貌直到10年前也未发生根本改变。
在村里,王胜喜家的穷更是数一数二。
王胜喜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留下3个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王胜喜是老大,当年只有12岁,正读初中。父亲没了,他含泪辍学,做了家中的顶梁柱。
村干部和当地群众同情他,破例让他到村小教书。王厚中回忆说:“板书时,因为个头小,王胜喜够不着黑板,端凳子搭脚。”王胜喜的二弟王木托哽咽着告诉记者:“我哥12岁当老师,我也在他班上。他让我好好念书,我当时不懂事,就在课堂上顶撞他:‘你昨晚上还尿床了,有什么资格管我!’全班哄堂大笑。”
王胜喜初中只读了一年多,小先生却当得像模像样。双河村老村干王旵林回忆:“王胜喜热爱学习,人很聪明,书教得好,村干部和家长很满意。”
3年后,村里办了个小水电站,并在电站办了个碾米加工厂,需要一个人管理。村干部再次照顾王胜喜,让他去了,因为收入比当老师强些。王旵林回忆:“每天晚上11点多,等全村人都睡了,不用电了,15岁的王胜喜这才拉下电闸,提着马灯回家。电站离他家足足有3公里路……”
18岁那年,村里的林场对外承包,王胜喜和另外几个村民把林场承包下来,订了15年合同,他任场厂。一人凑了10块钱,买了锅碗瓢盆,住到了林场里。林场就在如今的妙道山风景区东大门那块,有2800多亩山,承包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山场,条件很艰苦,当时没有任何国家补贴,又不能砍树卖,不仅挣不到钱,连护林员的工资都无处着落,是王胜喜用自己承包工程挣的钱来垫付。所以后来其他人全部退出了,只剩下王胜喜带着二弟王木托一家,守着偌大的林子。这一守就是30年。
苦楝水泡大的孩子早当家,王胜喜用稚嫩的肩膀坚强地把家扛起。他肯吃苦,脑子也灵光,林场平时委托给二弟,自己包小工程、办采石厂、做些小买卖,用赚来的钱养林场,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王胜喜自小思想进步,很小就加入了团组织,后来又积极入党。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得以在钢铁炉中淬火,党性修养、组织能力、眼境胸怀、水平本领得到大幅度提升和拓展,加上为人忠厚,能办事,深得全村干群和五河镇党委政府的信任。2008年,双河村“两委”换届,他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来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村干部岗位上,他一干就是9年,直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仍然坚持工作,最后以身殉职。
9年中,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村2000多名群众苦干实干,使双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美丽蜕变。
五河镇党委书记王惠介绍,在王胜喜任“班长”期间,双河村各项工作多次获县镇表彰,近3年综合考核连续获全镇前3名。王胜喜本人也连续两届担任县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县镇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2013年被岳西县委评为“星级党员”。
在生时,王胜喜经常对人说:“要不是党组织培养,就不会有我王胜喜的今天;要不是父老乡亲们照顾,我们一家当初恐怕要当叫花子。”
他的梦想:人在景中住,客在村中留
王胜喜一生只有一个梦想:把双河打造成一个宜居宜游的美好乡村,用他的原话说就是“人在景中住,客在村中留”。他一生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旅游”。10多年前,他刚刚说出这个梦想时,村里无人相信,认为他是说梦话。而现在,他所憧憬的已经成为现实。
双河偏,双河穷,如何改变贫困面貌,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时,王胜喜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他想:双河唯一的优势,是村庄位于妙道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麓,可以依托妙道山的旅游开发,把双河建设成一个旅游景点。从此,他对旅游着了魔。
1985年刚承包林场时,王胜喜有一次巡山护林,发现在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近千米的高山沼泽中,有一大片紫柳,树龄有的在千年以上。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必须马上保护起来。第二天,他就制作了保护牌,并动员乡亲们一起保护。这就是如今的妙道山风景区闻名遐迩的千年紫柳园。
双河村支部副书记蒋许申说:“村林场的2800多亩山场,要不是王胜喜承包保护,恐怕早就被砍成荒山了。”他说这话是有根据的,与双河村林场相邻的山场,早就荒芜了。他说:“王胜喜承包林场,前期15年,后期不顾家里人的强烈反对,又续订了30年合同。这30年里,除了大雪压断少量树木,林场从未砍过一棵树。那些树是王胜喜的命根子,谁要是拿着刀斧进山,王胜喜就是拼了命也要阻拦。”
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林场偶尔有人去偷树,必然被王胜喜阻拦,或者被带到派出所。因为断了财路,少数人扬言要报复王胜喜。后来还真有人半夜拿着刀敲开他的家门。
王木托说:“林场是我哥的心头肉。他和我谈心时经常说,无论日子过得怎样苦,树都不能砍。如果把树砍掉,村里发展旅游就没有一点希望了。”王木托一家守护林场30年,靠山又不能吃山,他一家的生活来源在哪里着落?开始全是王胜喜贴补,后来妙道山搞旅游开发,王胜喜就托人找门路,让二弟包些砌坝、修路之类的小工程。
如今,双河村林场古木参天,直径五六十公分的大树到处都是。村“两委”成员当着记者的面,粗略算了一笔账:林场蓄材量至少有10万立方米,市场价值在9000万元以上,其生态价值则无法估量,堪称无价之宝。而妙道山的旅游开发,最重要的依托就是这个林场。即使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县岳西县,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始次森林也不多见。
2001年,妙道山旅游开发启动,王胜喜比任何人都高兴。他逢人就眉飞色舞地说:“发展旅游的机遇来啦!”他带头响应,邀请另3位村民,对妙道山山脚的一条峡谷进行先期开发。4个人一人出了5000块钱,修建进峡谷的简易步道,挂牌保护里面的珍贵树木,找媒体和旅游部门宣传峡谷的旅游资源。这就是现在的大别山大峡谷景点当初的雏形。
王胜喜的女儿王云芳说:“对旅游,我爸是一根筋。只要跟人谈心,他一定会说旅游。大峡谷当年开发时,我爸请来许多人,都在我家吃喝住,我爸天天陪着他们到峡谷里转。”
王胜喜去世前三四年,双河村“两委”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又依托村里的石榴河秀美的自然风光招商引资,开发弥陀山风景区。五河镇党委书记王惠回忆:“胜喜书记生大病后,对旅游的热情丝毫不减。就在他去世前夕,有一天还骑着摩托车到镇上来,专门邀请我去看弥陀山的前期开发进展。”她说:“胜喜书记上山下河,一身是劲,嘴里滔滔不绝说着他的想法,根本不像一个得绝症的人。”
蒋许申说:“病中,胜喜书记曾到他儿子工作的海南疗养过一个月。他念念不忘家乡的旅游,每天一个电话问弥陀山的招商引资情况,还拍了许多关于海南旅游的照片带回来给我们看。他在海南待不住,非要吵着回来带领乡亲们搞旅游。他的病情本来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回来后,过于劳累,病情加重……”说这些时,蒋许申泪光闪闪。
他的业绩:山如银行存绿色,河似玉带鹭鸟飞
村里人说,王胜喜当村干,不是图名图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村干的岗位上,可以整合资源,名正言顺地带领乡亲们发展旅游。
王厚中说,王胜喜当选村委会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订立村规民约,在全村范围内实行封山育林、封河育鱼。
王厚中历数双河村近10来年的发展成就:
在全县第一个修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上级当时只安排修3.5米,但王胜喜考虑到旅游发展,认为必须修5米。大量的资金缺口,村民各家各户凑了一部分,剩下的都是王胜喜找关系“讨”的。通村路修好后又修通组通户路,短短几年中,双河村15个组有90%左右的农户,水泥路一直修到家。交通最不方便的双河村如今路网纵横。
在全县第一个修建休闲长廊。在村道两旁建筑20多间类似廊桥的连体长廊,供游客赏景和村民休闲。
在村道两旁植树。这些柳树、樟树、松树、果木早已成荫。
在全镇第一个安装路灯。共20多盏,开始是木灯杆,后来又换成铁杆,路灯亮起那年,连五河镇镇区都没有路灯。
在村内修建了两个漂亮大气的农民休闲广场。
保护村内的古民居。王胜喜主动邀请文物部门,对村内的王氏享堂、河东花屋、蒋氏秀才故居等4座清代古民居进行勘察考证,并成功申报县保。
对村民的房屋进行统一改貌,同时进行改水改厕。争取100多万元资金,给村路两侧200多户人家的房屋“穿衣戴帽”,现在是清一色的红瓦白墙坡屋面。
新建村部大楼。2009年,3层400多平米的新村部竣工。其他设施如农民文化书屋、高标准计生服务室、卫生室、广播室也一应俱全。
旅游开发成果喜人。双河林场、千年紫柳园、大别山大峡谷、弥陀山这些景区景点,成为妙道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纷至沓来。每天都有游客经过和逗留双河村,在村里吃农家乐,住农家客栈。王胜喜的三弟王三乐在哥哥的鼓动下,成立了盛园农家乐公司,现在已是四星级,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村里另外还有10来家农家乐,年收入最低也有一两万元,而且形势越来越好。
其间,因为基础好,双河村被定为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庄的发展得到政策项目地支持,成效更为明显。
“山如银行存绿色,河似玉带鹭鸟飞。”这是王胜喜写的一首诗中的两句话,是双河村今日风光的真实写照。他的“人在景中住,客在村中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双河人终于甩掉了穷帽子,扬眉吐气了,外村的姑娘争着嫁给双河人。
他的遗愿:全望诸君多努力,村景如画惠乡民
2012年9月的一天,王胜喜和蒋许申两人到县城一个部门为村里申报项目,坐班车回家途中,他突感身体不适。他对蒋许申说:“我胸口不舒服,像有东西在戳。”第二天,在县城医院,查出患上肝内胆管细胞癌。
家里人一开始瞒着他,骗他说肝上有良性囊肿,切掉就没事了。王胜喜也认为是小病,很乐观,他还跟女儿王云芳开玩笑说:“你爸还有好多事没做,特别是旅游事业还没有完成,老天爷这时候不会收我的。”王云芳说:“其实我爸得乙肝、酒精肝、脂肪肝好多年了。”
王胜喜在上海的手术很成功,他的肝被切除40%多,伤口有一尺多长,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真正的病情。回来后,他的身体恢复不错,在海南工作的儿子王锋又接他去三亚疗养,妻子陪同他前去,照顾他,同时带幼小的孙子。
无论是在上海的医院,还是在三亚,王胜喜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乡,牵挂着正在与客商洽谈中的弥陀河开发,每天至少打一个电话给王厚中和蒋许申,询问进展情况。
王云芳说:“我爸在海南待不住,天天跟我妈我哥吵着要回家。一个月后,他一个人回来了,因为妈妈要带孙子。”
回到家乡的王胜喜完全忘记自己是一个生大病的人,全心身地投入工作,并成功引进客商着手开发弥陀河风景区。蒋许申说:“胜喜书记隔几天就去景区一次,每次去都劲闪闪的,登山比我们速度还快。但一回到家,就累得话也说不动。”那些日子,妻子和儿子远在海南,女儿在县城工作,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生活起居都没有人照顾。
“要不是忘命地搞旅游,胜喜书记也许不会这么快就离开我们。”蒋许申说,“感到身体实在不适,他才肯去县城医院打针吊水。感觉稍微好一点,又回来拼命工作。”
有一天王胜喜陪人去参观弥陀河,疲劳过度,病情复发,脸色黄得如同黄表纸。他再次被送到上海的医院,做介入治疗。他原本身体偏胖,但那次在上海,每天高烧不退,所有能用的药都用尽了,都没有效果,短短几天就瘦得皮包骨头。他跟妻子儿女说:“这次我恐怕真不行了,一身的肉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即使是这样,他对家乡的牵挂无时不在,仍然每天打电话给村干部,问他们弥陀山开发得怎么样了。
王厚中和蒋许申回忆:王胜喜第一次在上海做手术,村“两委”准备去探望,但他死活不让,一是怕耽误村里的工作,二是怕花钱。他们说:“其实,他心里是希望我们去看他的。”这一次,王厚中和蒋许申没有跟他打招呼就去了上海,看望他们的“班长”,见面的那一刻,王胜喜哭了。
王胜喜对他的好战友们说:“你们跑大老远的路来看我,我真的很感动。我生病这么长时间,耽误了村里的工作,担子都压在你们肩上,我心里时刻感到惭愧。”没说上几句,他又谈起弥陀山的旅游开发。“弥陀河旅游开发是最重要的事,拜托你们一定要搞好。”最后,又把村里的、林场的工作,逐一做了妥善安排。
离开上海返乡的路上,蒋许申收到王胜喜发给他的4条短信,每条短信都是一首诗。其中第一首是这样写的:“久卧病榻异乡中,思念亲友情更浓。新村宏图谋崛起,谁料启船遇逆风。不测风云凭天意,旦夕祸福不由人。全望诸君多努力,村景如画惠乡民。”
那些短信,蒋许申至今仍保存在手机里。去村里采访那天,他读给在场的人听,大家都哭了。
2013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为双河村做出杰出贡献的王胜喜与世长辞,时年52岁。
他的一生:将此身心奉桑梓,是则名为报党恩
开追悼会那天,村里来了上千人,除了村里的群众和五河镇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镇直所有单位负责人也全部自发到场。老村干王旵林说:“几十年来,村里任何人去世,都没来过那么多人。”
在接受采访时,五河镇党委书记王惠这样评价王胜喜:“王胜喜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村支书;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富有工作激情的人,一个正直的人。”
王惠说,王胜喜当村干部9年,带领村“两委”为双河办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少数村干部怕做事,他却总是主动找镇上要事做,所以双河村的项目最多,争取的资金也最多。村里虽然争取了不少项目资金,但村财务没有钱,找人为村里办事,他都是自己贴钱。王胜喜一生勤俭节约,每次和村干部去县城办事,早上一碗稀饭两个馍,中午一碗炒饭或者一碗面条,来去骑摩托车或者坐班车,从不肯多花一分钱,所以有人说他小气。9年中,他正直无私,以身作则,村里的账目清楚明白。治病后期,村“两委”经研究,提出帮他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但他拒绝了。
王惠说:“生病期间,王胜喜从没跟我提过要辞去村书记的职务。我懂得,他不是舍不得‘帽子’,而是放不下工作,放不下双河,放不下旅游。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家乡,用出色的工作实绩,来报答党培养他的恩情。”她强调:“我个人非常敬佩王胜喜书记。”
事实上,在生前,因为性格梗直,做事雷厉风行,也并不是所有村民都理解王胜喜。有人跟他吵过,有人跟他闹过,有人背后说过他的坏话,但他去世后,所有人全都理解了他,全都在怀念他。
双河村柳林组村民王根结说:“我们王书记一生不抽烟、不赌博,作风正派,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和蔼可亲,有困难告诉他,他一准帮忙。托他找人办事,连烟都不让我们买一包,他自己买。”
二弟王木托说:“长兄如父,那年我们弟兄三个分家,人家分家是分债,我们分家是分钱。我哥把他挣的2400块钱,给我和我弟每家分800。平时,他总教育我们,兄弟要团结。”
村委会主任王厚中说:“胜喜书记非常注重班子团结,所以村班子非常有战斗力,争取到的项目都能在村里顺利实施。”
老村干王旵林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胜喜书记是双河人民的榜样,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将此身心奉桑梓,是则名为报党恩。王胜喜书记,知否,双河人民感谢你,双河人民思念你!
记者手记:
采访、写作这篇通讯,我的心很重,眼很湿。有几次很冲动,想拿起手机给老喜打个电话。他的号码我存了14年了。心底里,我下意识地认为,老喜还在,仍然住在双河村他的老家,我曾多次吃饭喝茶的那座路右侧的小楼。
2001年底,我才调到宣传部不久,有一天上午,老喜找上门,请我去给他们双河村新发现的一条峡谷写一篇宣传稿。其时双河属于茅山乡,还未并到五河镇,他也还不是村干部。他和几个村民凑钱开发大别山大峡谷,当时叫龙井河大峡谷。
几天后我去了,他和乡里的宣传委员陪我一道,进了峡谷。记得一路上,老喜指着瀑布、柳树、奇形怪状的石头,手舞足蹈地讲着他的旅游梦。又拉着我去看他承包的林场,他抚摸那些又粗又直的大树,眼里竟然充满了疼爱。
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新闻,发在省市县的报刊上,那条峡谷渐渐有了些名气。从此,他每次见到我,都说我帮了他的大忙。说心里话,当时我想他之所以感激我,之所以开发大峡谷,是为了挣钱。那时我和他初相识,并不了解他。
10多年里,我去双河村采访多次,每一次他都待我如上宾,领着我看村子里的旅游景点、古民居、休闲长廊、古树、凉亭、石榴河、村小学、电站、日渐增多的楼房、农家乐……听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旅游梦。每次,双河都有可喜的变化。
他总是信心十足、干劲冲天的样子。我习惯了他的样子。来城里办事,他偶尔也联系我,但总是坐一会就走,没吃过我的饭。他很忙。我也习惯了这种君子之交。记忆里,他总是笑着的,黝黑的脸,笑得朴实憨厚。
似乎是注定的缘分,我因为写新闻与他结识,成为朋友;又在他去世后,为他写一篇关于他一生的文章。心里五味杂陈。
我给双河村写过很多文章,有新闻,有文学作品。但直到动笔时,我才想到,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为老喜写的唯一一篇关于他个人的文章。我没有生造一句话,虚写一个字。
清明节前一日,我去采访老喜的生平事迹。去看望了他,献了一束花,并按照岳西扫墓的乡俗,给他磕了三个头。
鲜花丛中,我仿佛看见老喜在笑。
而我,只想哭。
相关新闻
- 老峰镇关停垃圾临时填埋场(2014-4-9 18:03:25)
- 后进村变先进了 老支书却永远离开了(2014-4-8 18:16:28)
- “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2014-4-8 18:15:58)
- 踏青赏花两相宜(2014-4-8 18:15:18)
- 宜城花市俏(2014-4-8 18:14:23)
- 缅怀大师(2014-4-8 18:13:28)
- 岳西基层村干部的“吉祥四宝”(2014-4-8 18:12:34)
- 岳西五河镇控制一起“流浪汉”夜间野外用(2014-4-8 18:12:13)
- 宿松打响全面清除垃圾攻坚战(2014-4-8 18:11:58)
- 枞阳“百日集中拆违行动”拉开帷幕(2014-4-8 18: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