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传承创新 黄梅艺术焕发新生
5月20日,黄梅戏、安徽省首个“二度梅”花落安庆。上百年,安庆唱着黄梅一路走来,传承与发展,从未停歇。以“二度梅”为起点,黄梅戏的逐梦之旅再启程。
民间戏班在科技广场上表演黄梅戏。 记者 雷琳琳 摄
5月20日,从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传来喜讯:韩再芬不负众望梅开二度,黄梅戏、安徽省首个“二度梅”花落安庆。
“二度梅”是一个剧种、一个演员无上的荣耀。在此之前,全国共有47位戏剧演员获此殊荣,而黄梅戏在这一项的记录为零。
“这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城市多年来对于黄梅戏坚守和创新的结果。”获奖后,韩再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戏”安庆,“二度梅”,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二度梅”实至名归
梅花奖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以奖掖已获过梅花奖、年龄未超过55周岁且有新剧目、新创造,在表演艺术水平上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的演员。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共有34名戏剧演员申报“二度梅”,最终,韩再芬、欧凯明、华雯三人进入现场竞演。
在竞演开始之前的公众关注度投票中,韩再芬和她的《徽州往事》得票数高居榜首。
演出现场,经过6年时间打磨和100多场全国巡演的《徽州往事》,折服了观众,也折服了评委。
2000年,韩再芬凭借《徽州女人》夺得梅花奖。当时,惊艳问世的《徽州女人》,让不少原本对戏曲一无所知的观众了解和认知了戏曲。
《徽州往事》是韩再芬和她的团队力图打造的“徽州三部曲”的第二部,同样以徽州文化为主题,对黄梅戏元素进行继承和创新。2012年底首演以来,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反响强烈;更重要的是,她把更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拉进了剧院,让他们成为了忠实的戏迷。
坚守创新催梅开
“这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城市多年来对于黄梅戏坚守和创新的结果。”谈及“二度梅”,韩再芬说。
把安庆打造成为以黄梅戏为主题的戏曲之都,这是韩再芬的理想,也是安庆这座城市的梦想。
上百年,安庆唱着黄梅一路走来,传承与发展,从未停歇;出门两三里,处处黄梅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梅戏发展。近五年,全市对黄梅戏事业共投入近2亿元资金,用于剧目生产、人才培养、阵地建设、平台搭建和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真金白银的投入,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出,使黄梅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
为了解决黄梅戏“有人唱”的传承问题,我市不仅建立起从中小学到职业学院、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于2013年实施“师带徒”,聘请黄新德、韩再芬等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收徒授艺,“传帮带”育新人。王琴、吴美莲等一批黄梅戏新星新秀脱颖而出,一大批黄梅戏业余骨干常年活跃在城乡舞台。
在唱响36本大戏、72场小戏传统剧目基础上,定期做好重点作品规划选题,面向全国开展剧本征集活动,并出台奖励办法,引导剧目创作。《独秀山下的女人》《半个月亮》《徽州往事》分别荣获第12届、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第14届文华剧目奖。
举办中国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展演周,打造室内剧场、室外戏台……振兴地方戏曲,在“有人唱”、“有戏唱”之外,安庆正在搭建更多的平台实现人人唱、处处唱、天天唱。为满足剧团演出要求和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我市建成11个大剧场、2个小剧场,总座位数达到1.5万余个。市区已建成4个广场文化舞台、23个社区文化舞台,全部免费开放。
且看黄梅再吐芳
“把精品创作与文化惠民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传承戏剧文化。”以“二度梅”为起点,黄梅戏的逐梦之旅再启程。
2015年,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即将迎来第七届。从1992年开始,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个舞台上被重现,一批新创剧目从这里走向全国。本届艺术节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化惠民”的办节理念和运作模式,开展多项艺术活动。
2015年,也是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收官之年。在惠民活动的基础上,我市还将实施黄梅戏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计划组织全市100家左右国有、民营剧团,开展1000场以上的黄梅戏送戏下乡,同时配以10000场电影走进社区(村)、敬老院、建筑工地等,在惠民乐民的同时,促进黄梅戏“走下去”。
目前,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准备就绪,即将启动,《黄梅戏》、《黄梅戏唱腔选段》等地方教材将走进校园、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黄梅本科班发展势头向好;和中国戏剧学院的联合办学正在筹划……
重金打造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长相知》将于今年10月份与观众见面;黄梅戏微电影正在筹划中,致力于通过网络媒体传播黄梅戏,为青年演员打造更多的平台,也拉近了黄梅戏与年轻观众心理上的距离……
“青年演员需要成长,黄梅戏发展重在未来。”韩再芬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新人上。 (记者 江月)
5月18日下午,韩再芬竞演结束,小戏迷上台献花。 通讯员 张培培 摄
各界点赞
安庆再芬黄梅戏友会会长姚国富:
韩再芬是黄梅戏的领军人物,她为黄梅戏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大家有目共睹。韩老师再度获得梅花奖是众望所归,这也是戏迷们期待已久的事情。黄梅戏是在安庆土生土长的地方戏,韩老师成为“二度梅”得主,是安庆人的骄傲和荣誉,这也是对我市黄梅戏发展给予的肯定和支撑。
机关单位人员张翔:
我是黄梅戏爱好者,也是韩再芬老师的粉丝,此次她再度摘夺梅花奖我很高兴,很兴奋。我加入了全国黄梅戏戏迷QQ群,戏迷们早就在讨论韩老师获奖的事情,大家还提前写了祝贺信,一致认为韩再芬获此殊荣是理所当然,她为黄梅戏的发扬光大、从地方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付出了很多。她一直坚持在本土发展黄梅戏,非常不容易。
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员刘国平:
韩再芬为黄梅戏摘得第一朵“二度梅”,她也是我省第一位“二度梅”得主,我觉得这是她应得的。现在全国像她那样集扮相、唱腔、表演等优秀条件于一身的黄梅戏演员非常稀少,而且这么多年她一直为黄梅戏做贡献,即使创办了“再芬黄梅剧院”也未退居二线,一直钻研黄梅戏的创新、新人的培养。
韩再芬早年在安庆地区黄梅剧团老师姚美美:
我为再芬高兴啊!祝贺她梅开二度,领军黄梅锦上添花。她入行30多年了,持之以恒,辛勤耕耘,这是对她的肯定和报答。再芬10岁进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从小就很乖巧聪明、勤奋刻苦,十分出挑,剧团所有人都喜欢她。她有天赋,后天又努力,德才兼备,早就应该摘得“二度梅”了,这是黄梅戏的光荣和骄傲。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周密:
韩再芬是我校荣誉院长,这回再度摘夺梅花奖,对戏校和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她是当今黄梅戏的领军人物,获此殊荣是意料之中、当之无愧的。她是我校客座教授,也经常来我校挑选优秀的学生,今后我校将继续培养新人,为黄梅戏的传承发展巩固人才根基。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储晓爽: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跟同学们几乎手舞足蹈起来!韩再芬老师是黄梅戏的骄傲,是我们戏校学生的学习榜样,我要以她为楷模,争取为黄梅戏做出贡献。小时候爷爷奶奶就爱听韩老师表演的黄梅戏,他们跟我讲述韩老师的故事,耳濡目染之后,我越发对黄梅戏感兴趣,2013年来到黄梅戏校进行专业学习,并决定将黄梅戏作为我一生的追求。
潜山县黄梅戏爱好者彭玲乔:
韩再芬梅开二度,展现出黄梅戏艺术的无限魅力和生命力。清丽绝俗的扮相,优美清亮的嗓音,韩再芬绝对是戏剧届的大明星。只要是上世纪80年代看过电视的人,恐怕都知道韩再芬,她的黄梅戏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多少人因此爱上这个美丽娇俏的女人,爱上黄梅戏。作为韩再芬故乡潜山县的黄梅戏戏迷,我要为韩再芬大大的点赞!
潜山县梅城镇居民仰巧云:
第一次在黄梅戏《郑小姣》里看到韩再芬,她天真的扮相、细腻的表演、圆润的嗓音深深的吸引了我。由于韩再芬我一下子喜欢上了黄梅戏,她表演的作品我都看过。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韩再芬,她在舞台上、电视、电影里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每次听到她获奖的消息我都激动不已。这次她再次获得梅花奖,我们全家人都在为她喝彩。(记者 雷琳琳 通讯员 储北平 整理)
历届黄梅戏艺术节(展演周)回顾
◆ 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万人空巷看花车
1992年10月6日至12日,我市举办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此届黄梅戏艺术节的主题是“团结、合作、繁荣、发展”,艺术节期间共推出5台剧目,其中创作剧目2台,为《越女情仇》与《状元女与博士郎》。
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具有探索性和尝试性,其特色是花车巡游。由于这是建国以来安庆举办的首次大型花车游街,周边城市的老百姓都大量涌入安庆,数千演员和上万群众组成花车、方阵在市区游行,呈现了万人空巷看花车的景象。
这一届艺术节是在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热潮中进行的,在经贸洽谈中我市商品交易总额突破6亿元。
◆ 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借戏会友 以戏引商
1995年10月8日至18日,我市举办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近2000名演员参加了广场文艺表演。
第二届艺术节,以戏为媒,借戏会友,以戏引商,把艺术节作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全市共推出投资与贸易项目653个,其中重点项目88个,外资项目签订合同44项,直接利用外资1.036亿美元;内联项目签订合同101项,合同引进资金3.03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合同成交额1120万美元;国内产品交易现货、期货成交活跃,仅现货成交额就达5.78亿元人民币。
◆ 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一曲经济的高歌
2003年11月1日至5日,我市举办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
第三届艺术节期间,我市向参会的中外客户推介了4个类别的招商项目,具体为重大招商项目类包括林浆一体化项目、下浒山水库项目等;各类企业的资产重组类;优势资源开发加工类,包括大米加工、饮料生产、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主导产业类,包括汽车生产、轻工纺织和旅游开发等。投资与贸易洽谈会集中签约项目53项,会外签约项目有100多项。
◆ 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一场群众性的盛会
2006年11月8日至15日,我市举办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相对前三届而言,第四届艺术节形式上已趋向成熟,突出“黄梅飘香进万家”主题,演出设在大街小巷,进社区、上街头,艺术节成为群众性的盛会。
第四届艺术节共有15台新编黄梅戏展演。艺术节期间,时代广场、开发区新世纪广场等地人头攒动,演出专场多达近20场。7天时间,我市成功举办了艺术节开幕式和大型文艺演出、黄梅戏新剧目展演、黄梅戏历程展览、全国黄梅戏戏迷大赛、黄梅戏演出洽谈、黄梅戏小戏调演、黄梅戏广场演出、经贸洽谈、800皖江艺术展、全国工商联培训班及安庆中部发展论坛、安庆一中百年校庆等,2000多嘉宾光临盛会。此外,还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落户安庆。
◆ 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开、闭幕式首次露天举办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我市举办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本届艺术节秉承“艺术盛会,群众节日”这一主题,表现了广泛的群众性,艺术节开、闭幕式暨文艺演出均首次在露天举办,现场人数1.5万人左右。
本届艺术节突破了以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模式,全面提升黄梅戏艺术的硬软件水平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各县市区共开展了10大类50余项系列活动,推出16台黄梅戏新剧目,皖南七市戏曲票友大赛、广场文艺天天演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覆盖全市。本届艺术节,共有近千名客商参加。2009皖台(安庆)经贸洽谈会、2009安庆投资说明会、项目对接会,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我市比较优势的产业项目成功推介,成功引进了54个项目落户安庆。
◆ 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文化真正成为主角
随着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2012年11月5日至11月7日举办的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中,文化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完成到主角的转变,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秉承戏味浓、品味高、精品多的宗旨,竭力打造成一场艺术的盛宴。
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主题文艺晚会大展风采,社会反响十分热烈。艺术节期间,优秀新剧目展演盛况空前,共有来自湖北、江苏等地的19个专业院团、近2000名演员奉献了24台优秀剧目42场精彩演出,观众近4万人次,平均每场演出上座率达80%以上,评选表彰了优秀剧目奖、剧目奖、特别表演奖等8个奖项。剧目展演质量之优、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效果之好、观众之多、奖励之高均创历届艺术节之最。
◆ 2013年“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文旅结合成亮点
本次展演以“黄金周·黄梅戏”为主题,以文化旅游结合为主线,共开展了6大类20余项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成为展演周期间的热点,我市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凸显,在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明堂山、孔雀东南飞等24个景区开展了黄梅戏歌舞表演600余场次,观众超过100万。黄金周我市共接待游客336.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7亿元。
展演周期间,我市共组织了9台16场黄梅戏剧目展演、8场广场黄梅戏汇演、100场黄梅戏电影展播。在黄梅戏剧目展演中,4000多张免费票向社区、戏迷协会、学校赠送,3000多张10元的低价票向社会发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普通观众的看戏需求。
◆ 2014年“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民营剧团首登展演舞台
2014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期间,大戏小戏登台展演、名角新星同台竞技、台上台下互动参与、广场社区巡回演出,“处处是舞台、天天有演出”,真正推动了黄梅戏“一唱两走”、传承发展。
全市8个演出院团共展演了13台14场黄梅戏大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0多名戏迷观看。25台精品小戏参加全市黄梅戏小戏小品展演,其中获奖的16台优秀小戏连续9天走进9个社区开展巡演。这些小戏大部分都是农村题材,是草根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民营院团首次登上剧目展演舞台。(记者 张志娟 整理)
相关链接 我市黄梅戏专业院团历届梅花奖获得者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原名为梅花奖,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
该奖最初每年一评,后改为每两年一评。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评出首度获得者茅威涛、刘芸,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各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已开展二十多年,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梅花奖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奖,甚至被人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梅花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戏曲演员,这些人已成为当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梅花奖不仅激励着戏曲演员的奋斗精神,而且锻炼和提高了戏曲演员的表演水平。尤其是一度梅、二度梅和梅花大奖系列的设置,已成为戏曲演员不断攀登的阶梯。
韩再芬:安庆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白玉兰奖得主,2000年凭借《徽州女人》一剧荣获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5年凭借《徽州往事》一剧荣获第27届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
赵媛媛:安徽黄梅戏学校,国家一级演员,2004年凭借《孔雀东南飞》一剧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王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2013年凭借《半个月亮》一剧荣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相关新闻
- 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2015-5-21 18:08:38)
- 迎江区三所小学将门球纳入特色自选课程(2015-5-21 18:08:10)
- 今天“小满” 阳光高照(2015-5-21 18:07:32)
- “牛魔王”大闹高速(2015-5-20 18:15:27)
- 摩托队上演“极速狂奔”(2015-5-20 18:15:13)
- 两级法院协调合作 员工合法权益得以保障(2015-5-20 18:14:00)
- 落实整改措施 保证环卫作业质量(2015-5-20 18:13:32)
- 屋漏偏逢连夜雨 岂能以轻生逃避(2015-5-20 18:13:16)
- 身被外墙卡住 少女进退两难(2015-5-20 18:12:53)
- 安庆首个“农村淘宝”落户岳西(2015-5-20 18: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