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怀宁县黄龙镇政府二楼,一场“青年金点子沙龙”正在举行。围坐在一起的有大学生创业者、教师、村官,以及镇领导,其中年轻人居多。大家分享点子,直截了当地向镇领导“求帮助”。
“蘑菇种植发展需要扩大规模,希望政府加快土地流转。”说话的是潘博文。一年前,他回乡创业,为立项发愁。也是在这样一场沙龙上,受“金河村土壤适合种植香菇”点子的启发,成为一名种植大户。
青年创业者宁小军的生意经也是由一个点子点化而来。“一名长期接触基层的村官告诉我,农村对家具需求越来越大,我便瞄准了这个商机。”
在黄龙镇,像潘博文、宁小军这样回乡创业人群逐渐增多,这支有技术、有情怀的队伍,因缺乏对家乡了解,创业项目成为掣肘。而在黄龙镇,也有一批年轻干部,他们熟悉乡土,经验丰富,点子多。常年与农民、农村打交道,对这里的土壤、气候、风土人情十分了解。如何完善二者信息对称,成为黄龙镇一直探索的命题。于是,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你思我想的青年金点子沙龙便应运而生。去年年初至今,该沙龙已经举办了12次,参与人群以村官、教师、年轻干部、镇领导为主,在讨论中形成一个个点子,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人。
“1亩香菇能有6万元的收益。”潘博文说。他今年准备扩建规模,争取带动更多人就业。
“一年销售额70万元,多亏了大家指点,我才顺利地找准方向。”宁小军说。
一年多来,一个个点子变成真金白银,效益看得见摸得着。
两个小时的沙龙,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也说困难、提建议。
“稻鸭共生要建标准化基地,需要资金70万,希望政府助一臂之力。”在一次金点子沙龙上,黄龙镇金河村种植大户郎银杰提出要建立标准化基地,缺乏资金。该镇第一时间内帮其申请贷款,很快项目获批,资金难题得到解决。
“农产品销路不好找,希望政府为企业打开绿色通道。”“企业发展需要管理人才,希望镇上多来年轻人。”讨论中,镇长盛春林一条条记下“求助信息”,“融资和开拓市场是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政府要争取加把火,让他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