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手工制面技艺:要的就是这个原汁原味
日常生活中,面条是很常见的主食,只是大部分市民食用的都是机器加工的面条。而传统手工制作的面条,虽然吃起来有韧性、口感好,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逐渐难觅其踪了。近日,记者了解到,迎江区新洲乡还有人在坚持传统手工制面。手工制作面条在新洲乡曾经很吃香,辉煌的时候有数十户人家从事这个产业,可惜受到场地、卫生等生产条件的限制,手工面条制作的规模一直难以突破,反而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萎缩,目前只剩两位老人还在坚持着。
迎江区新洲乡青龙村大棚组72岁的何从发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坚持手工制面者。老人说,他坚持古法制作手工面条已有30多年了。现在他除了借助一台磨面机,其他工序还是手工制作。如今他家每天手工面条产量只有100余斤,做多少,销多少。之前他的老伴还在世的时候,最高峰一天可以加工五、六百斤,吸引许多从市区来的客人来定购。
然而,由于古法制作面条需要的手工工序繁杂,加工者工作量大,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天气状况,并根据风力、湿度和光照的情况控制日晒时间,导致后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记者了解到,在新洲乡,像这样的手工面条加工厂一直以来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
永存村幸福组63岁的王文平是另外一位坚持古法手工制面的人。王文平三十多岁外出打工,学做面条,后来回到家乡,雨天从事打铁,晴天手工制作面条赚钱补贴家用。
王师傅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家中只有他一个人坚持手工制面了,他的儿孙辈都不想跟他学习手工制面这门手艺,只是偶尔过来帮帮他的忙。
王文平一边切面一边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后手工面销量大些,他每天早上6点就开工了:先是将面粉通过机器和成面,再将面饼切开,用手拉成条状,然后盘在篓中醒面;冬天气温比较低,醒面的时间相对会长一点;待面醒好后,经过多次反复地揉、搓、捏、拉后,将面条拉成手指粗,盘在篓中;接着再将两根1米长的细竹竿固定好,手中抓着四根面条开始甩面;左右手交替进行,很快面条变细、变长了;接下来,将面条拿到露天场地,用竹竿固定,摊开晒干;最后是将细长的面条切成一段段的,包装好送到店里售卖。目前一斤手工制作的面条售价在三元左右。
尽管现在靠手工制面赚的钱不多了,王文平还是表示要坚持做下去。
相关新闻
- 为了让妈妈更开心 母亲节礼物走起“实惠”(2016-5-9 14:01:30)
- 绿化带里烧纸 植被无辜被毁(2016-5-9 14:01:10)
- 女子投江轻生 民警紧急营救(2016-5-9 14:00:50)
- 生意亏损到期贷款无力偿还 老父替女还款6(2016-5-6 14:17:30)
- 未雨绸缪应对汛期 确保救灾物资储备充足(2016-5-6 14:17:14)
- 建筑垃圾堆巷口 影响市容(2016-5-6 14:16:55)
- 小区门前燃放鞭炮 绿化带遭殃(2016-5-6 14:16:35)
- 焚烧垃圾污染环境 有关部门:一旦发现严肃(2016-5-6 14:16:18)
- 小区广告收入 业主能否参与分配?(2016-5-6 14:16:03)
- 白蚁蠢蠢欲动 灭杀不能自行处理(2016-5-6 14:15:46)
更多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 核载11人塞进51人 客运班线车主获刑
- “马大哈”车主真不少 男子拉车门“捞财”
- 俩校友捐资母校
- 合安高铁先行工程稳步推进
- 纺织西路占道经营依然故我
- 安庆好人程小爱:面对不幸 不言放弃
- 7岁男童走失 1天后救助站寻回
- 十里大沟脏乱 市民呼吁治理
- 第二届安庆宜秀郁金香花展暨安庆市精品盆
- 房屋外墙粉刷层脱落
- 墙体外立面线条脱落 居民担心
- 道路隐患 谁来消除?
- 问政:罗岭镇花元工业园土地证如何办理
- 集贤小区道路破损严重 居民:希望有关部门
- 少年宫东路东二巷巷口处倾斜的路标无人过
- 安庆好人童铭:重情重义乐善好施
- 太湖首座220千伏茗南智能输变电工程投运
- 一以贩养吸犯罪团伙被摧毁
- 环卫工人哈玉英:29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工
- 柔肩担正义温情暖人心 法官刘萍和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