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迎江区永胜社区天一家园广场锻炼。 记者 叶竞 通讯员 杨磊 摄
春光无限好,发展正当时。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并发表重要讲话,以宽广的视野、战略的思维和深邃的洞察力,希望安徽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发展之路,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冬去春来,时光荏苒。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发有为,自觉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无易事,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做好重点民生工作
市级已建立起融新农合、财政、民政、人社、医疗机构等部门数据为一体,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的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贫困人口可通过该系统享受综合医疗保障政策, 出院结算时仅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
我市与台湾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恒安照护集团签订养老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行业质量标准制定、两岸老年群体候鸟式养老服务等事项展开全面合作,标志着我市养老服务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医疗、养老、住房……一桩桩、一件件,都涉及民生。
看病就医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市政府通过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的“三保障一兜底”政策,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有保障。去年10月26日起实施的健康扶贫兜底“351”工程,已形成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和财政兜底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市级已建立起融新农合、财政、民政、人社、医疗机构等部门数据为一体,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的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贫困人口可通过该系统享受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出院结算时仅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
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去年9月,我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为主,采取团队服务形式,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组成“1+1+1”小组,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截止去年年底,我市有偿签约家庭医生人数达48万人,位列全省第三。
2016年,我市还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和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为972个村卫生室配备“数字化健康检验一体机”。全市参合农民335.9万人,补偿457.93万人次12.11亿元,大病保险补偿1.1万人次4219万元。
我市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2016年,在市城区试点开展“喘息服务”,由政府按每人每天100元标准补贴市辖区具备医护资质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市辖区城乡家庭中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提供临时性短期照料、看护服务,社会成效明显。
2016年11月,我市养老服务拓展合作领域引入域外资源, 我市与台湾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恒安照护集团签订养老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行业质量标准制定、两岸老年群体候鸟式养老服务等事项展开全面合作,标志着我市养老服务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到2016年底,全市建成养老机构床位2951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0张,提前4年完成了民政部《民政事业第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市辖区175个城乡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149个,覆盖面达86%。1342个农村社区建成幸福院491个,覆盖率达37%。
多层级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安居才能乐业。2016年以来,棚户区改造,从零星到成片,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出棚进楼,改善了居住条件。
3月中旬,市区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办法出台,将二手住房纳入房票安置范围,既增加了房源供应、缓解了房源紧缺,又优化了房源结构,增加了房票安置户购房的选择余地。2017年市区计划实施27个棚改项目,总建筑面积250.8万平方米,改造11729户。房票安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打造精品楼盘,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高居住品质,满足了被征收户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切实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了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夯实社会维稳根基 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以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化为抓手,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确定了“实战型情报指挥中心、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天网工程二期、农村技防、公安物联城域网、治安卡口、社会面巡控、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网络社会管理”等十项年度重点任务,实施挂图作战、对号销账
财政投入1.8亿元,“天网工程”二期建设已完工。正在新建5000处高清监控点、整合接入3000处视频监控点,消灭空白点、织密布点
一年来,全市扎实推进平安安庆、法治安庆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多元化解矛盾,成功推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律师参与的第三方积案化解机制;平安建设信息化进程加快,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和综治信息化、综治视联网顺势推进……
2016年,我市编好织牢公共安全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力夯实了社会维稳根基,稳稳筑牢了社会安全防线,牢牢守护了平安安庆、法治安庆建设,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2016年,投入综治、维稳、反恐防爆处突、治安辅助力量、安检机配备等工作经费1228.17万元,同比增长56%。同时,市财政注资200万元,力推我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规范有序运行。
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摸排网络,对闲散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儿童、不良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等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实行动态管理,开展“青春引航”、“阳光关爱”、“温暖童心”、“牵你回家”、“花季护航”等行动,有的放矢、精心细致地做好关爱服务。
2016年,以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化为抓手,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确定了“实战型情报指挥中心、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天网工程二期、农村技防、公安物联城域网、治安卡口、社会面巡控、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网络社会管理”等十项年度重点任务,实施挂图作战、对号销账。
织密“天网”。财政投入1.8亿元,“天网工程”二期建设已完工。正在新建5000处高清监控点、整合接入3000处视频监控点,消灭空白点、织密布点。
扎紧“地网”。重点推进四级网格化巡控,探索“公安+城管”联勤联动管理模式,公安、城管各司其职、同频共振,开展常态化的巡查、管控、执法活动,试行以来违停占道等违法违规行为显著减少。
建设“虚拟网”。对网安综合应用平台、网吧管理系统、互联网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进行升级,并新建无线WIFI管控系统。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管理日益精细
相继完成了外环北路、潜江路三期、学院路等24条主干道的新建、改建工程,完成黑化、绿化、亮化、整洁化、便民化“五化”建设项目57个。目前,人民路以南、倒扒狮、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的连片保护性开发,已初步完成现状路网梳理、商业业态调查和历史建筑摸底工作。
“京环模式”正式落地运行,北京环卫集团全面接手安庆城区的环卫工作。我市城区环卫作业正式进入“一体化”时代
这一年,看宜城大地,康熙河景观带建成开放,七桥嵌一河、移步皆是景,绿道纵横、河湖相映、水鸟嬉戏,践行了海绵城市理念,彰显了山水城市特色,自此东部新城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这一年,相继完成了外环北路、潜江路三期、学院路等24条主干道的新建、改建工程,完成黑化、绿化、亮化、整洁化、便民化“五化”建设项目57个。目前,人民路以南、倒扒狮、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的连片保护性开发,已初步完成现状路网梳理、商业业态调查和历史建筑摸底工作。锡麟街、双井街、健康路、司下坡、北正街等支路、次干道和背街后巷改造正在有序推进。
这一年,我市创新推出“大联勤”执法模式。各区结合自身问题,创新贴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大观区推出区抓集中整治、街道抓常态化管理、社区抓自我管理的三级联勤联管新机制,把管理触角伸向社区;经开区“4+X”城市管理模式由原先单兵突击变成联合作战……
1月1日起,北京环卫集团向我市输出“京环模式”正式落地运行,北京环卫集团与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安庆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安庆城区的环卫工作。至此,城区之前的11家环卫公司全面退出,这也标志着我市城区环卫作业正式进入“一体化”时代。按照“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模式和“首都标准”、“路见本色”的标准,我市的环卫工作已由“扫地”改为了“洗地”,由“人扫”改为了“机扫”,实现一个标准管到底、保洁区域全覆盖,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0%以上的环卫模式。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市十分注重人文滋养。除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黄梅戏进校园”、乡贤文化“四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等创新做法,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素质文明外,全市还围绕家政服务、文化活动、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科学普及等内容,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送温暖、义务植树、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优秀文化。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帮困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文明我先行”巾帼志愿服务以及“美丽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等,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培育助人为乐、乐人乐己的情怀。
大刀阔斧的建设步伐,精雕细琢的管理方式,润物无声的人文滋养,让人们越来越热爱这座城市,百姓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