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最动人的旋律,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四年历程中,中国不仅是倡议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行动者。
在从理念变成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的新起点上,中国再度提出“中国方案”,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在14日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数千亿资金“上路”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融资瓶颈是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突出挑战。
过去几年,中资金融机构已在积极布局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且项目储备充沛,仅国开行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备的外汇项目500多个,融资总需求达3500亿美元。
不过,在一段时间内,政策性金融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项目存在投资期限长、商业回报低的情况,迫切需要政策性金融参与到里面,政策性金融特别是进出口银行的“两优”贷款一旦进入,开发性金融也愿意进来,商业性金融自然也可以进来。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中国金融机构参与较多,国际性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少;政策性银行向纵深发展,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传统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较少。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不仅仅需要加大投融资的合作力度,还涉及大量的配套金融服务,要求中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构建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组成的多元的、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潘光伟说。
据介绍,亚投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
财政部部长肖捷14日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上表示,为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融资安排,破除融资瓶颈,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财政部提出《“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与阿根廷、白俄罗斯等26个国家财政部门达成共识。
此外,中国财政部还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6家多边开发银行签署了《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编织“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
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贸易畅通的作用更加凸显。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等源源不绝进入中国,同时,“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服务”也在沿线地区广受欢迎。
“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说。
“我们希望大力推进我国的贸易促进计划,直接投资对此可望起到重要作用。”波黑外经贸部部长米尔科·沙罗维奇坦言,作为投资的净流入国,波黑希望通过吸收投资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也希望中国给予支持。
“在过去26年里,我们的经济取得了不间断的增长,这得益于我们自由的市场。自由贸易支持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我们是坚定的自由贸易支持者。”澳大利亚贸易、旅游与投资部部长史蒂文·乔博说。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近四年来,沿线地区无论是普惠贸易、绿色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还是包括大额贸易等在内的传统贸易,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认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应该包括国际合作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制度协同的创新。
在国际合作创新方面,胡必亮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为了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站在我国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新的区域大合作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框架下,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可以互补,不同的发展经验可以互学,不同的文明成就可以互鉴,尤其在经济发展低潮期,通过区域合作而抱团取暖,攻克难关就尤其重要。”
关于科学技术创新,胡必亮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各国都采取了许多刺激措施,但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缓慢,许多国家的失业率和通胀率在高位徘徊,汇率动荡。因此,寻找并启动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加快科技创新,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要任务。
关于制度协同创新,胡必亮说:“四年来,通过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的创新性制度安排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普遍赞赏,并且形成了创新性的顶层设计方案和一系列的政策安排。”
海陆天网四位一体联通
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我们已经确立“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我们也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
“道路通,百业兴。”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费志荣表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各项合作重要基础,也是重要支撑。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对于支持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造福沿线各国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四年来,中国和相关国家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
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费志荣表示,在“一带一路”设施联通方面,将明确重点,推动实现更大突破。
“围绕当前设施联通面临的部分骨干通道通而不畅、各国技术标准不统一等挑战,我们会共商对策,重点推进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和瓶颈路段,提高联通能力和水平。”费志荣表示,相关各方还将加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对接,推进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便利化。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部加强了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建立推进彼此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确保互联互通能够有目标、分步骤地进行。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与沿线国家签署了130多个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的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以规划促建设,以合作促发展。
其中,以海上联通为例,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沿线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协定内容均已得到落实,双方给予对方国家船舶在本国港口服务保障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我国企业还参与了13个国家的20个港口的经营,海上运输服务也已覆盖沿线所有国家。
(参与记者:周鹏峰、赵静、梁敏、李苑、李雁争、于祥明 编辑:林坚、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