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安庆抓住产业扶贫根本 集结脱贫磅礴力量

  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2017年我市进入“精准脱贫全面攻坚年”,担负着14.08万贫困人口脱贫、123个贫困村出列的重任。没有产业脱贫,就无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规划部署和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让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稳定收入。


怀宁县黄墩镇技术人员在为群众及贫困户现场传授蓝莓种植和采摘技术,引导农民拔穷根。通讯员 檀志杨 摄

  目前,全市各地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贫困村因地制宜走出产业扶贫新路子,经济组织取得新成效。贫困户通过勤劳双手实现稳定脱贫,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主动作为、克难前行。

  “量身定制”探索新路子

  现实中,脱贫路上面临“一城一池”的复杂问题,如何让产业扶贫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尤为重要。

  岳西县冶溪镇大山村地处深山腹地,是该县最贫困行政村之一。除了青山绿水没有其他资源可用,贫困是一块难以啃下的硬骨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从自身禀赋的生态优势出发,大力发展有机黑猪、生态土鸡、渔业等4类养殖项目和香菇木耳、茶叶加工项目。短短三年内,就在青山绿水间“逆袭”,实现年增收12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目前仅剩4户未脱贫。这让大山村村民幸福感十足。

  同样因村制宜、找到脱贫命脉的还有太湖县牛镇镇南阳村。“看,这1000亩都是黄茶,黄茶市场价值高,一斤能卖上1000多元的高价。”站在黄茶基地上,该村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这个曾经备受交通限制的贫困村经过积极寻找,发现该村土壤适宜种植黄茶,让村民们喜出望外。寻找合伙人、引进项目、土地流转……经过三年努力,漫山遍野的黄茶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攻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驾雾村位于潜山县水吼镇东部,村里有贫困户197户,贫困人口488人,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村。村两委在土地上大做文章,流转周边田地、山场近三百亩,发展茶叶、高山蔬菜及畜禽等“立体种养”。经过两年发展,建成连片生态茶叶基地四个120亩,金银花基地100亩,直接因土地流转或在基地务工受益的贫困户有70多户。

  产业不同、模式各异,却都指向一个目标——最大程度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市375个贫困村已有90%覆盖产业项目。

  把经济组织建在村上

  立足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把经济组织建在村上,实现产业下沉,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一产“接二连三”的作用,是扶贫开发过程中关键一环。

  我市以实施“安庆特色种养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准脱贫工程”为核心,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总抓手,通过产业选择、主体带动、利益联接、政策激励等精准脱贫措施,引导企业采取“企业+村经济组织+贫困户”的方式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努力实现贫困户增收、村集体增收、企业竞争力增强的“两增一强”。2017年全市挑选100家以上有实力、条件好的企业,与123个贫困村对接,发展特色粮油、畜禽、茶叶、稻田综合种养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村、有能力的贫困户中,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比例分别达到50%、7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望江县百果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对口、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创新四种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宿松县龙成集团是一家油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该企业制定“5+1”扶贫模式,即通过土地流转金、进园务工薪金、承保管理酬金、超产分成奖金、订单种植售金和扶贫贷款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该公司已经承包荒山发展油茶基地4万亩,一次性支付五年租金。国家政策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向银行贴息贷款5万元,贫困户贷款交给公司使用3年,公司担保还本付息,视同贫困户参股。公司每年支付农户红利2000元,加上政府扶贫贴息归农户,农户每年可以获得近5000元收益。该公司目前已经落实40户。

  “企业+经济组织+贫困户”是扶贫过程中一条行之有效的模式。目前全市现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615家,覆盖全市375个贫困村,2017年计划重点发展龙头企业100家,对接经济组织123个、带动贫困户10357户。

  同时,我市鼓励贫困户用小额贷款入股经济组织,参与分红,增加经营性收入。目前,全市小额信贷发放已完成贫困户授信8.97万户,覆盖率40%,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432户,3.06亿元。信贷支持产业项目数,已落实产业扶贫项目55个,新增贷款5.12亿元,计划今年信贷支持产业扶贫项目44个,新增贷款3.03亿元。

  自力更生挖断穷根

  脱贫攻坚需要外部推动力,也需要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过程中,我市涌现出一批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的励志人物,在脱贫攻坚战场弘扬了正能量。

  潜山县官庄镇杨庄村方万宏是远近闻名的“养牛达人”,成立了自己的养殖厂。但他也曾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开始养牛并逐渐扩大规模,目前存栏量已有50头,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邓长生因小儿麻痹落下终身残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改变贫困面貌,邓长林把村委会的集体茶园承包下来,勤勤恳恳地打理着茶园,通过艰辛劳动终于脱贫。“没有给村里脱贫拖后腿,就是我最自豪的事。”邓长林说。

  宿松县千岭乡竹墩村潘浩胜曾是一名渔民,通过渔民上岸工程洗脚上岸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听说村里来了帮扶政策,他主动找上门,要求承包500亩水面,养殖鱼类产品。初期,由于技术不成熟,鱼苗大面积死亡。但他不气馁,四处寻找专家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各种养殖技术。经过两年努力,潘浩胜年收入超过10万元。如今,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2000亩,还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有18户贫困户参与其中。

  扶贫先扶志,思想扶贫是根本。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贫困户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开拓了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安庆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