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启动金”。有效使用扶贫贷款,不仅能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初衷,也能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运行。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全面攻坚年行动”,强化金融精准扶贫,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支持,对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截止5月底,全市已完成扶贫小额信贷发放9.91亿元,累计发放13.47亿元,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稳脱贫”——
小额信贷“贷”动脱贫
本报记者 陆 飞
确保贫困户
“贷”得到、用得好
400多只土鸡、大白鹅,一辆二手小货车,这是近半年来老徐添置的新“家当”,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对老徐来说,这可是他首次创业、完成脱贫的全部“家底”了。老徐名叫徐小炯,全家5口人,是岳西县白帽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直以来,全家都指着老徐一人在外打工养活,即便如此,老徐的努力并未甩掉“穷帽子”,而能够有一笔启动资金,在家里干一番事业,是他深藏在心中的一个小目标。
2016年,岳西农商银行启动了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面对有意愿、有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信用等级,发放授信期限三年,最高额度5万元的信用贷款。
老徐不愿放弃这次好机会,他决定利用自家5亩山林地搞土鸡养殖。搭鸡棚,买鸡苗,购饲料。老徐还花一万元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方便自己运送饲料、鸡苗外。半年时间,200只土鸡出栏了,由于是生态散养,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很快销售一空。
尝到甜头的老徐盘算着说,今年最少增加到800只鸡苗,这样一年能有四、五万收入。他还打算,等偿还了贷款,将向村里申请流转200多亩山林,扩大饲养规模。“岳西人勤劳质朴,很多贫困户脱贫就卡在了启动资金上,扶贫小额贷为他们提供了‘脱贫种子’,他们就能通过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甚至改变命运。”南庄村扶贫专干祝怡胜深有感慨地说。
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评级授信额度内为其发放“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降低信贷风险,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促使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全面攻坚年行动”,强化金融精准扶贫,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支持,对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截止5月底,全市已完成扶贫小额信贷发放9.91亿元,累计发放13.47亿元,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能“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稳脱贫”。
“贷”资入股
让贫困户有底气
在今年年初的潜山县黄柏镇黄柏村村部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股分红仪式在此举行,来领取红利的都是入股石桥茶场的贫困户。李来水手里拿着一叠钞票,笑呵呵地说:“入股分红,对于我们这些贫困户,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我没出一分钱,靠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入的股,年终分了5000元的红利。”
李来水家是黄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政府出台金融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发展生产小额贷款实行贴息。李来水说:“可我既没有技术,又无销售渠道,自个儿扩大生产,风险大,担心贷了款到时还不上。”针对像李来水这样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潜山县选择产业前景好、内部管理规范、经营风险较低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作为入股主体,供贫困户选择,经营主体、贷款银行、贫困户签订三方协议,贷款到期后,其本金由企业代还,贷款期内,贫困户每年可得到不低于保底受益的红利。
与李来水一起入股石桥茶场的贫困户有26户,在村会议室的墙上,一张分红公示榜写满了贫困户的名字,也写满了他们的喜悦。石桥茶场场长李如甲指着红榜说:“贫困户入股资金最高的五万,低的三万,共有117万元。这笔钱,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不足。贫困户是2015年12月入股的,现在正好满一年,这次场里按10%分派红利。”
政府扶持贫困户入股经营主体,不仅让贫困户得到稳定收益,又有利于产业发展,能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根治“穷根”的有效途径。
今年4月,安徽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让能人大户的经营成果直接惠及贫困户。市扶贫办主任童宏葵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分贷统还模式,由贫困户申请贷款,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偿还贷款本金、共享收益。
风险防控
让资金能贷能还
扶贫小额信贷,被部分贫困户赋予“两免贷款”的爱称。但是,免担保、免利息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为此政府要完善政策,规范程序,建立风险金制度,确保健康有序运转,既要保障贫困户的便捷贷款,又要确保金融机构的利益不受损失。
建立风险防控和贷款贴息机制是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的必要举措。
在扶贫小额信贷落地初期,考虑到放贷风险大,部分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担心贫困户无力偿还,又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迫于政策压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只有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才能让金融机构吃上定心丸,确保信贷资金能贷能还。”市扶贫办主任童宏葵认为,通过设立风险准备金、落实帮扶和监管责任、给贫困户投保等措施,解决资金安全问题。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各县区都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其中,我市风险补偿金合计金额为6353万元,排在全省第二。
《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完善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机制,各地进一步增加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省财政对31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同时《意见》要求,各地要明确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的帮扶责任和监管措施,开展跟踪回访,监督贫困户用好资金。对因帮扶和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资金出现风险的,实行责任追究。
针对少数贫困户因为突发事故等意外情况,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以至于难以如期还贷的情况,部分县(市、区)为贷款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因人身意外伤害而无力还贷的问题。
今年,我省计划新增扶贫小额信贷余额80亿元以上,针对放贷规模小、使用资金不精准等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创新金融扶贫,用好财政资金的“药引子”和“催化剂”的作用,降低银行风险,提高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