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西北边陲的北浴乡滑石村,是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该村立足境内丰富的山场资源优势,引进农业企业盘活“沉睡”的山场,在创新山场流转机制的同时,用足用活金融扶贫政策,积极推行“以企带户”精准脱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贫困户意愿、富有山区特色的脱贫增收之路。
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滑石村作为宿松县今年拟出列的20个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日前,笔者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行进,来到掩藏在海拔1000余米大山深处的滑石村探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内有1万余亩山场,要想改变贫困面貌,必须围绕山场做好文章。”滑石村党总支书记操中厚告诉笔者,“目前,全村已流转近8000亩山场给3家农业公司开发,种植油茶、茶叶、泡桐、银杏等。不仅当地农户可得到实惠,而且村里也可从公司获得流转服务费,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据介绍,该村刚开始流转6000余亩山场时,农户受益途径主要是获得每亩25元的流转金,有劳动能力的可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为实现山场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该村探索创新山场流转机制,2015年引进了安徽省互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一改过去“收取流转金”为“山场折价入股”,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以资金、技术入股,共同建设村级1800余亩的油茶、茶叶基地。新的山场流转模式中,产业效益与农户收益直接挂钩,农户可按入股山场收益的30%分红,这样农户既有保底分红,又能稳步增收。
在创新山场流转机制的同时,通过广泛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去年该村有30个贫困户申贷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直接到户用以发展牛、猪养殖和油茶、药材种植。在此基础上,今年该村巧借金融扶贫政策“春风”,进一步发力,积极实施“以企带户”精准脱贫模式,引导引进的农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让贫困户“带资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共赢。
本着贫困户自愿、平等的原则,今年5月上旬,该村首批19个贫困户从农商行北浴支行共申贷了9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每户以5万元贷款入股宿松县星炎炎菊业有限公司,发展茶叶、菊花等种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入股期限为3年,本金和利息由公司按期偿还,贫困户每年可获得由公司发放的3000红利。
用活金融扶贫等政策
笔者在村部办公室翻阅由乡政府、公司、金融机构和贫困户四方签订的《扶贫小额信贷分贷统还合作协议》时,操中厚指着协议后面的附件《扶贫小额信贷分户清单》告诉笔者,“你看,低保户汪雪峰、五保户汪方华等人,自身劳动能力或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靠他们单打独斗,小额信贷难以发挥好资金效益。通过‘以企带户’,企业通过资金壮大发展生产,贫困户一连三年获得分红,银行放贷也可以规避风险,这可谓一举三得。”
聊天中,碰上该村2个贫困户饶有兴趣地询问小额信贷相关政策,村委会主任汪爱学忙着耐心介绍贷款条件和手续。“贫困户‘带资入股’企业分红的积极都很高。在大力推行‘以企带户’脱贫模式的同时,村里也鼓励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实际,靠小额信贷发展生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汪爱学说,“像村里的贫困户沈巧红,丈夫意外身亡,婆婆常年生病,拉扯着2个孩子,家庭负担很重。为此,乡里聘其为生态护林员,帮助她摆脱贫困。同时,她也不等不靠,于去年种植茯苓和白芨近6亩。今年又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扩大药材种植规模。”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脱贫的有效举措,今年村内的锅川、苏屋和何岭3个搬迁点已全面开工,目前正进行房屋主体施工。工程完工后,18户、39人将搬进新居。”采访结束时操中厚告诉笔者,“今年我们村计划93户、247人脱贫。紧盯这一目标,我们正立足山场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发展文章,用活金融扶贫等政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截至发稿日,该村正有序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继宿松县星炎炎菊业有限公司后,安徽省互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又积极参与金融扶贫,扶贫小额信贷入注两家企业参股的有近200万元。此外,直接到户发展生产的扶贫小额信贷达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