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动态 >

做强软实力支撑硬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亟待加强

  9月4日上午,市民何先生致电《安庆晚报》热线:迎江区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有远近闻名的振风塔、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等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然而,守着品牌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不够。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市民反映】

  可说的很“多” 可看的“少”

  何先生告诉安庆晚报记者,迎江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其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振风塔、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等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具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迎江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分散,如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振风塔、江西会馆等文化古迹和菱湖风景区、滨江风光带等资源风景。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整合项目,资金向旅游重点区域倾斜,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显著变化,但在再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还有些不足。”

  何先生说,造成这种境况,一方面是文化旅游开发不足。迎江区文化旅游可说的 “多”,可看的“少”,有的只停留在“说”的阶段;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足,难以形成核心吸引力,且旅游景点可进入性差,旅游设施不配套。

  “游客中心对游客的旅游感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迎江区没有一个服务完备的游客中心。”何先生说,迎江区应建一个服务完备的游客中心。“外部景观与商业街氛围融合,内部设置电脑触摸屏、影视解说系统、宣传资料、旅游购物和手机加油站等旅游服务功能。”

  何先生说,一些旅游景点缺少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地方特色和个性。“迎江区文化旅游景区点多面广,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和包装。现有的旅游线路只是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内容单一,没有形成系列的旅游产品,不能形成合力。”

  采访中,市民方先生告诉记者,迎江区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文化产业点多面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明显。有些旅游项目缺少文化底蕴,有些文化项目缺少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特别在文化旅游项目的包装、策划以及对外招商方面做得还不够。相当数量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处在闲置状态。“真正懂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端人才缺乏,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政协委员】

  文化旅游产业 融合需加强

  迎江区政协委员方留勇通过多次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快迎江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建议》的提案。

  方留勇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更是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并且在今后的10—20年间,仍将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方留勇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也缺乏活力。“十三五”时期,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要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也要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凡此种种,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方留勇为此建议:一、认真制定《迎江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要立足迎江区情,将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摸底,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和项目包装策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做成能够增加地方财产收入、增加就业、增加带动辐射作用的产业;二、文化旅游的融合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运行机制上,要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整合文化旅游工作职能,形成协同发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工作氛围。迎江区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迎江区对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和资源优势,组织专业人才和民间人士对境内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以及民间传说进行融合、挖掘和搜集整理,精心包装,编印宣传册,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全面对外推介宣传;三、要大力开发和宣传推介文化旅游商品。进一步规划生态园、农家乐的经营行为,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美丽乡村要在布局选点和规划建设中体现地方特色,注入文化元素,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凸显村庄特色和文化内涵,以文促旅,以旅活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在旅游商品中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真正实现文化旅游的共赢发展;三、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是前提,要高度重视迎江区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发。坚决制止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性生产,及时修缮和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使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四、多方位开展宣传,制作形象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以入股、承租等方式,引进高端管理和营销团队,盘活资源,实现双赢。要重视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善创新、会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有关部门】

  打造“三大景区” 增大影响力

  对于市民的反映和政协委员的建议,迎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和旅游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7年初,市领导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研,并启动人民路商业步行街综合改造工程,拉开了老城区改造攻坚战的序幕。“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将人民路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

  “迎江区将打造‘三大景区’,增强旅游影响力。”这名工作人员介绍,一是打“文化”牌,建设安庆历史民族旅游景区。“首先,建设景区入口服务区。拆除原迎江区政府和人民路小学及周边建筑,建设景区入口服务区,包括景区大门、旅游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和五星级旅游厕所。在适当位置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雕塑;其次,依托南关清真寺与探花第,建设大南门民族特色一条街,将这里建设为特色小吃、清真饭店和集回民文化、旅游饰品、商贸服务于一体回民特色一条街;第三、建设倒扒狮至四牌楼历史文化特色一条街。恢复胡玉美、麦陇香、余良卿、刘麻手、老宝成、胡开文、正泰昌等老商号商店。要求每家店老商号真正做到古色古香、古风古韵,营造出与这些历史场景相互依存的传统生活氛围。将倒扒狮、国货街、四牌楼、三牌楼、大小墨子巷、大南门等组合成繁华旅游购物商业街区;第四、修复基督教“圣救主座堂”、太平天国英王府、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瞭望台、陈独秀及其两子故居读书处、徐锡麟纪念台等景点,对外开放江西会馆、安徽邮务管理局旧址和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第五、建设景区演艺中心。扩建黄梅戏会馆,请名家策划推出一台高品位的文化演艺节目,融入安庆地方文化和黄梅戏等元素,吸引旅游逗留欣赏,延长游客在宜旅游时间。”

  这名工作人员说,二是打‘朴老’牌,建设世太史第至天主教堂旅游景区。“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和国家3A级景区,天主教堂是国家2A级景区,两景区位于锡麟街东西两侧,可以整合为一个大的旅游景区。”

  这名工作人员说,三是打“佛教”牌,建设迎江寺旅游景区。“按照《迎江寺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将皖江文化园改建为佛教文化园,把迎江寺和“熊范二烈士专祠”与皖江文化园打通连为一体,形成东边是宗教活动区、中间是历史名胜区、西面是佛教文化区,对周边设施进行整合,做大做强佛教禅宗品牌。”

  “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做好基础性提升工作。”这名工作人员说,在人民路商业街和周边街区文化旅游景区的改造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用建筑、设施、场景去还原历史、再现历史,营造出与这些历史场景相互依存的传统生活氛围;引进表演活动去演绎历史,‘戏说’历史,这样既提升了景区的美誉度,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科学设置游览线路,汇编景点导游词。”

  这名工作人员说,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促使迎江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做强软实力,支撑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