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人居环境大改善 城市品位大提升

  自2015年底棚改攻坚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5年,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市区就完成了9个棚改项目、91.7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新开工9336套,开工率103.7%。

  2016年,市区新开工12个项目、187万平方米、9261套,开工率达101.65%。

  2017年,市区开工项目27个、250.8万平方米、13793套,开工率达127.71%,在全省位居前列。

  一串串数字,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进棚改工作的决心和执行力。从零星到连片,从破题到攻坚,在棚改推进过程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优居,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安居梦。

  统筹规划

  改善环境提升幸福感

  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把棚户区改造纳入全市五大攻坚战之一,并列入市委“456”总体战略部署。各区及棚改指挥部各工作组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协同作战,集中攻坚,合力推进,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高瞻远瞩,规划先行。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城镇人口规模和住房现状等因素,我市先后编制完成了从2013年到2020年的棚改计划;同时,每年度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再摸底和完善,确保棚改项目与时俱进。

  棚改,让80岁的韩斌告别了家里没有卫生间的日子。韩斌在杨家山街18号机床厂宿舍住了几十年了,老房子面积小,只有47平方米,配套设施不齐全,室内没有卫生间,楼道阴暗、路面坑洼,生活非常不方便,没有物业管理,他们一家早就盼着拆迁了。华中路北三巷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是城区易积涝点。今年华中路北三巷周边地块涉及300多户,包括程墩路城中村。如今,这300多户居民都将顺利搬进新居,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老房子有300多平方米,征迁后拿到了150万元的房票,在西湖绿洲城小区定了两套房子,新家各方面都比现在方便。”十里铺乡十里村汪洋这次征迁积极配合,非常满意。

  房票安置、货币补偿、实物安置,安置方式的多样性让征迁居民结合实际选择安置方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让大家对棚改政策纷纷点赞。

  家住大桥街道九塘村的黄凯家被纳入今年棚改范围,7月底签订了协议,8月中旬搬出了老房子。由于所在地理位置较好,黄凯选择了还建房安置。他家42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户口认证还3套房子。“愿意拆,之前我们住的房子环境不好,就盼着换个更好的环境,这下如愿以偿了。”黄凯说。

  老峰镇新建村村民焦庆才家400多平方米的房屋也在今年棚改征迁范围。焦庆才选择了一套80平方米的还建房给自己住,还选择了170多万元的房票,给孩子们在碧桂园小区定了两套房子。“相当满意,要房票有房票,要房子有房子,还任我们挑选。还建房已经开工了,三年后就能入住了,棚改政策真好!”焦庆才说。

  他们的经历,正是我市成千上万棚户居民的一个缩影。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百姓实现小康的基本条件。棚户区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块短板,实施棚改攻坚,补齐这块民生短板,势在必行。

  抢抓机遇

  拓宽融资渠道打通通道

  规范程序,依法征收。我市棚改工作实行阳光操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严格按程序公布调查结果、征收补偿方案;对集体土地房屋征收严格按“三榜公示”程序操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棚改工作,我市不断完善安置政策。2013-2014年,征迁安置实行实物安置为主和货币安置两种方式。2015年开始,创新推出房票征收安置形式,鼓励引导被征收户领取“房票”在市场上自由选择商品房,实行以“房票制”安置为主,货币安置、产权调换为补充的安置方式。今年,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情况,审时度势,适时出台了《安庆市二手住房房票安置结算规定》,将二手房纳入房票购买范围,扩充安置备选房源,拓宽棚改居民购房渠道。

  为了解决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问题,我市大力争取中央及省级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每年度积极申报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依托市融资主体,充分利用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向棚户区改造增加投资的机遇,融合棚改政策、征收政策、申贷政策,争取棚户区改造专项优惠贷款。同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与商业银行对接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棚改资金,有效破解了棚户区改造资金瓶颈制约,打通了棚改快速通道。

  和平苑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安置小区,位于迎宾东路以南、祥和路以北,紧邻秦潭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风景宜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包含42栋高层住宅,配套菜市场、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沿街商业、地下车库等,公用设施包括配电房、公厕、垃圾收集点、充电桩等。该小区建成后可容纳居民3407户,人口达1.1万人。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一改以往棚户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状。

  市住建委保障办负责人沈军说,老旧棚户区居住环境差,基本没有公共服务配套,通过棚户区改造,全市统筹布局、全盘考虑,规划交通、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配套设施,让棚改居民住得好住得舒心。

  棚改利民效益明显,今年的棚改项目中,既有形成几十年的“城中村”、城区重要积水点、城市危房户、环境“脏乱差”地带,还有英王府、“二陈读书处”等文保单位。棚改让城中村这些城市管理的难点变为城市发展的亮点,既保护了城市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改善了棚户区群众的生活居住水平,城市形象也得到有力提升。

  齐心协力

  用辛苦指数换取棚改速度

  这是一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的攻坚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棚改硬骨头被一个个攻破。

  高位统筹,强力推动。我市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指挥部,抽调市发改、住建、国土、规划、公安、财政、土储、城投、财政等相关部门集中办公,实行兵团式作战、扁平化管理,压紧压实各级部门单位的责任,形成推动棚改工作的强大合力。

  棚改工作人员务实的态度、实干的作风、啃“硬骨头”的精神是棚改工作快速推进的有力保证。为了让棚改顺利进行,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工作人员不怕苦、不叫累,甚至吃住在棚改指挥部,一切服从棚改任务。

  从今年7月份开始,迎江区华中路街道落实包保责任,为征迁户提供全程服务,赢得征迁户的理解和支持。棚改过程中引进法律服务、房产推介、搬家服务等,组织党员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免费搬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50天时间完成了95%的任务。

  宜秀区大桥街道对于征迁户中的贫困户,帮扶解决其实际困难。贫困户苏传舵由于不理解棚改政策,一开始不同意搬迁,驻村工作队一方面耐心宣讲棚改政策,另一方面帮其翻新祖宅,通上水电,解决过渡住房问题,并免费帮其搬家,最终苏传舵打开心结,签订了协议。

  大观区十里铺乡乡长潮圣奔告诉记者,该乡林业村村民梁章强在月山铜矿上班,为了开具相关证明,乡政府工作人员专门跑了一趟铜陵,到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帮梁章强开具证明。

  “白加黑”、“五加二”是全市几百名征迁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他们不分昼夜连轴转,贴心为百姓服务,加速推进棚改工作,补齐民生的“短板”。

  各区在大干苦干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以达到快干的效果。

  迎江区通过开展“棚改之星”及“双佳征迁户”每周推荐评选活动,提升典型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棚改氛围。全体棚改一线工作人员不分日夜,放弃节假日,集中突击攻坚;包保的区直各单位绩效与所包保的单位棚改情况挂钩,全员出智、出力;党员征迁户亮明身份、带头签约,还主动配合工作组上门与左邻右舍沟通,协助解释政策,促进签约。

  大观区十里铺乡今年棚改多为集体土地房屋征收,任务量为历年来最多,棚改项目分散,程序相对复杂。该区创新工作方法,在征迁手续办理上为征迁户提供快速服务,成立专门的棚改小组,针对每户家庭要出具的资料,梳理出共性资料,由乡政府统一到相关部门开具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明、婚姻状况证明、住房公积金证明等,既给老百姓省事,又提高棚改工作效率。

  宜秀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在棚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该区大桥街道眉山村老党员蒋伯勤不但带头签订居住房屋协议,还将经营几十年的眉山土菜馆率先搬迁,并动员周边村民支持棚改。

  经开区挂图作战,采取日碰头、周调度、月考核的方式推进棚改工作。今年创新委托第三方入户摸底调查,为后期复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户口认证打破常规,创新性地采取三级联审,减少中间流程,提高认证速度。

  棚改,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发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状况,提升了城市品位。

  我市仍将奋力抓住发展机遇,继续棚户区改造鼎力攻坚,以惠民生为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配套设施,圆群众安居之梦,实现安庆大城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