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是我市迎江区长风乡新义小学的教师,从1983年从教至今,她一直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三十多年里,虽然学生人数减少了,她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始终不变,将青春和汗水奉献在三尺讲台上,滋润着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的农村孩子,而她的“古董”教鞭更是见证了她和父亲两代人的教育梦。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大数目物体平均分……”11月24日,记者见到李俊时她正在专注地给二年级学生上数学课。记者走近一看,宽敞的教室里只坐着两名学生。
李俊正在用教鞭画线条。
26名学生8名教师
教师“分身有术”
据该校老教师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这所学校最高峰时有四百多名学生,渐渐地,很多人带着孩子进城生活,村里生源越来越少,如今全校学生加在一起才26人。
尽管学生人数少,六个年级却不能少,该开设的课程一样也不能落,现有的8名教师都要教授多个学科的课程,李俊也不例外。除了是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她还教艺体、综合学科,教学任务虽重,但她依旧认真备课,书本上密密麻麻,满是她做的备课笔记。
接过父亲的教鞭
走上教坛
记者注意到,不论走到哪里,李俊身边始终带着一根教鞭。细细打量,这根教鞭是由竹子做成的,边缘已经磨得十分光滑,上面还写有“83.9.李.用”的字样。李俊说,这根教鞭是1956年当教师的父亲刚刚参加工作时制作的,1983年她从教时,父亲将教鞭送给了她,自己一直用到现在。除了指黑板、划线,这根教鞭还被其他老师戏称为“古董”,有一名老师去年在乡里演出时还拿它当了道具。
61年时间过去了,原本青翠的竹教鞭早已变黄,李俊也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虽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但父亲的教诲李俊始终不忘,更是将父亲的教学理念、教育梦想与教鞭一起继承了下来。
“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着工作,他每天到学校最早、离校最晚,我和母亲很不理解,经常因此埋怨他。直到我当了老师之后,才渐渐理解了父亲当初的做法。他对学生特别负责,每回都主动给学生们查缺补漏。”李俊说,父亲时常教导她,做事要认真、细心,对学生要有耐心。
写有“83.9.李.用”字样的教鞭
坚守村小34年
乐当“老师妈妈”
从教这么多年,她都以父亲为榜样,认真传授知识,关心爱护她的学生。每回全乡统考时,跟李俊同带一个年级的老师就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李俊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很好,总是名列前茅。私下里,孩子们都愿意跟她亲近,经常有孩子喊她“妈妈”,这让她的内心无比温暖。
从教以来,李俊就没离开过新义小学,眼看着身边不少老师陆陆续续离开了,她始终手持“古董”教鞭,坚守在乡村小学,原因极其简单:这里的孩子需要我这样的老师。
李俊很爱惜父亲送给她的教鞭,时常清洗、擦拭。再过两三年,她就要退休了,这根保存较好的教鞭却不能退休,她早已想好,要将这根教鞭当成“传家宝”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