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市民在康熙河景观带附近使用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
过去两年,全市共新建了近2000个充电桩,充电桩的使用率已经达到82%以上。根据已编制完成充电桩三年滚动建设计划,我市将形成新能源公交、出租、乘用、物流、环卫、旅游观光车“六位一体”的新能源智能化城市充电平台
2016和2017两年时间里,全市共新建了近2000个充电桩,分布在106个站点内,可满足2500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已建成安庆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实现远程数据实时监控、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份,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落地,安庆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黄金期。2017年1月到12月24日,安庆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25790台,销售收入逾20亿元,上缴利税1700余万元。
●新能源汽车项目是我市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在拉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就业等方面显现出引领作用。目前,在市经开区,已开工建设有总投资5.5亿元、年产电池包总成2万套的经开区赛富环新电池包项目,跃迪年产20万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仅江淮新能源汽车公司就带动周边就业1000余人。
●今年,我市将依托江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引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和全产业链配套企业,争取安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独立生产资质,确保实现年产5万辆的目标;力争跃迪新能源汽车一期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百亿规模。
一边是利用率低一边是充电难
龙眠山路东侧的康熙河景观带内有一充电桩站点,建有10多个桩,快充和慢充各占一半。1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只有一个充电桩正在使用,其余的均被燃油车当成车位占用。在振风大道、文苑路、芭茅社区等地的站点也同样存在充电桩闲置的现象。
市区充电桩的使用率虽然已经达到82%以上,时间利用率却只有0.35%。“使用率高说明市区站点布局合理,时间利用率只有0.35%,这意味着,100天里只有0.35天有人充电,说明充电桩的用户很少。”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市区是充电桩利用率低,而各县却面临找不到桩、充不了电的局面。2017年年初,潜山县投入50辆新能源公交车,分布在3条线路上。经过一年尝试,运营成本减少了30%,大大提高了公交公司的利润空间。虽然尝试成功,但充电桩不够用、中途无法补电成了一道制约的坎。“充电站点建在终点站,只有晚上停运后才能充电,万一中途没电,只好停工了。”该县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能提高充电桩的密度、增加沿线的布点。今年初,桐城市一家旅游公司采购了199辆新能源大巴车,由于没有场地建充电桩,只好在临时场地临时安装了2个站点、10多个桩,按照1:1.3的安装比例,显然无法满足正常运营的要求。这家公司同样渴望加快充电桩建设的步伐。
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高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直接关系充电桩的使用率。近两年,无论是政策驱动还是市场行情,新能源汽车都备受关注,然而大家购买的积极性并不高。在中山大道的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里,来咨询的市民寥寥无几,工作人员表示,每月最多卖出去10辆。
“充电麻烦啊。”“电池质量不能保证。”“后期保修怎么办,毕竟市场还不成熟。”谈及新能源汽车,市民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宋早凤是我市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公司的负责人,他表示,新能源汽车没有市民想象中的脆弱,汽车的电池由1000多块小电池组成,就算故障也只用更换其中几块电池,而且质保期都在6年以上,都有专业、正规的4S店,后期维修和燃油车没有区别。他还认为,市民的误区在于没有充分体验,很多城市推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模式值得借鉴。
市民毕胜进是市区177位新能源汽车车主之一。一年前,他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周边朋友不理解也不看好。但用了一年之后,他表示并没有任何不便,反而节约了不少开支,每月只需花200元电费,是燃油车的一半。市民王怡冬已经用电动汽车出行到100公里以外的城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充满一次电消耗18度电、能跑150公里,不同地段、不同时段电价不同,最便宜的低至2到3毛钱。
未来服务半径将不超过2公里
2016年,充电桩设施建设已经纳入我市的PPP项目,也是全国首个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该项目工程建设主要覆盖城区103平方公里,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安庆市主城区全域及市辖一市六县,每县/市100个,项目计划估算总投资8.18亿元。
根据已编制完成充电桩三年滚动建设计划,至2020年预计我市建设9座电动公交充电站,200个充电桩;27座出租车充电站,400个充电桩;建设5座环卫车充电站,40个充电桩;2座物流车充电站,40个充电桩;6座公务车充电站,60个充电桩;118座乘用车充电站,2700个充电桩,建成后,平均服务半径将缩短至2公里。建成后将形成新能源公交、出租、乘用、物流、环卫、旅游观光车“六位一体”的新能源智能化城市充电平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