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90后”大学生王雨红回到家乡的第五年。2013年,作为“大学生回归工程”首批引进回乡的35名大学生中的一员,王雨红回到菖蒲镇撞钟村,成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2014年,在村“两委”换届中,王雨红高票当选村总支委员,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村干”。从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的大学毕业生,到现在的村党建文书、扶贫专干、报账员,王雨红在农村“茁壮成长”。
和首批“吃螃蟹”的人不同,刘兰香是抱着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回乡的。2016年,在浙江务工的大学生刘兰香辞去了5000元月薪的工作,回到冶溪镇白沙村,成为村委会的一名后备干部。2年多下来,刘兰香熟悉了村里的事务,准备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参加竞选。
2017年,岳西县全县182个村每村都有一名“大学生回归工程”回乡大学生,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5年前,岳西县实施“大学生回归工程”破解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等难题。为引进爱农村的“永久牌”村官,“大学生回归工程”规定,引进人才要“具有本乡镇户籍、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创业愿望强烈,热心农村公益事业的优秀青年”。人选由党员、群众和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通过公开比选等方式择优聘用。从首批的35人到现在的全县182个村每村一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活跃在田间地头、进入村“两委”班子、投身脱贫攻坚、带头创业带领发展……
基本都是“90后”,从本科到大专,从行政管理专业到经济学专业……在“大学生回归工程”的最新统计表上,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回乡大学生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到县内优秀规模企业挂职是其中一种。大学生们在“师带徒”的实践中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岳西县还安排大学生结对帮带锻炼,“大学生回乡工程”人员和村党组织书记一同培训,由乡镇包村干部、选派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联合结对帮带。回乡大学生轮流在组织、扶贫、信访等机构上挂锻炼。
实践中,贫困村的回乡大学生协助党建业务工作和脱贫攻坚档案建设、系统维护,大大提升了基础信息的精准度、及时性,为全县65个贫困村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回乡大学生还和乡村干部一起包保网格、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