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摘自十九大报告
5月22日,记者从市河长办获悉,2018年,市本级大建设计划共安排水系治理项目12个,工程总投资16.24亿元。主要包括秦潭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神灵潭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含机场大沟、跃进大沟、眉山沟等)、石塘湖取水口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目前各个项目均已完成设计招标,全面开展设计工作。
近年来,我市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按照“安全性、生态性、文化性、价值性”原则,以河湖连通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贯通工程,通过清淤疏浚和景观提升,综合治理白泽湖、秦泉河等城市水系,打造“一纵两横”城市水网,实现防洪能力与人居环境双提升。
作为水域大市,市区10个湖泊46条河渠,水面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25%。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的同时,水体受污染概率也随之增大,而黑臭水体整治是从根源上提升水环境的关键。我市按照“市级统筹、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监委督查”的要求,扎实开展水系综合治理。
同时,秉持“全域性、系统性、综合性”思维,按照“安全性、生态性、文化性、价值性”原则,制定了城市防洪、排水防涝、河湖连通、生态修复、水系景观等五大工程计划。整合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排污工程规划成果,编制完成了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还开展黑臭水体垃圾清理及清淤疏浚,目前已经完成联兴村下排河沟、合兴村主干河沟、高新区垃圾填埋场西侧水塘、谷桥大沟及大寨沟等5条水体的清淤疏浚,底泥清淤量为4.4万吨。推进城区排污口整治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整治非法排污口36个,改造问题排污口41个,新建污水管道13.4公里,建设接收截污污水处理站1个。
推进水系连通及生态补水,通过“一湖九河”连通工程,实现了1.8平方公里湖泊、19公里河道等主干水网与黑臭水体之间的畅通循环。同时,通过其他河流、湖库调水,定期对谷桥大沟、大寨沟等4条水体进行生态补水,仅2017年补水总量达1835.6万吨。推进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开展高新区垃圾填埋场西侧水塘、谷桥大沟及大寨沟等水体的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累计完成投资4153万元。
此外,还实行联动协作,长效管理。落实“河湖长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安庆市区水系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将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分别明确每一水体水质管理的责任人和治理期限,确保整治成果得以长效保持;建立黑臭水体整治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反馈社会公众监督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