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7岁就成为中国首位工程塑料博士,是我国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领域学科带头人,累积2000多项发明专利;创办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高达40亿元,企业专利份额占到全行业的40%以上;作为国家科技部第一批“火炬计划创业导师”,十多年来投资的8家企业市值翻了10倍……
杨桂生,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导师、社会活动家,更是一名在新材料领域在卓有建树的优秀科学家。
做学问,他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1963年,杨桂生出身于潜山县槎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聪明好学的他,一直是班级里的“学霸”。考虑到家中尚有三个弟妹要读书,初中毕业时,杨桂生打算直接上个中专,早点走出校门找工作接济困难的家境。
然而,当时的初中校长却劝诫他,考高中、上大学会有更好的出路。听从校长的建议,杨桂生一路求学,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颇爱化学的他选读了化工系高分子专业。
在大学里,杨桂生总能迅速掌握各门功课核心内容,几乎数、理、化每次考试都能拿满分,并且总能灵活串联知识给班上同学做辅导,很快便在学校小有名气。1984年,他又考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理科研究生。1990年博士毕业,杨桂生成为中国首位工程塑料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在此期间,杨桂生又先后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完成了聚烯烃工程塑料等11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项院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00多件。
办企业,行业“巨擘”当仁不让
1992年底,正处职业生涯十字路口的杨桂生面临多重选择,或选择继续留在实验室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或选择继续出国深造,又或者直接到企业上班,当时国内很多优秀企业都愿意高薪招录他。
“研究成果不该束之高阁,应该产业化,让科技变成生产力,造福大众。我不应该错过这个时代,我应该发挥专长,为中国新材料工业崛起闯出一条新路。”杨桂生选择了创业。1992冬天,怀揣借来的2000元钱,杨桂生只身南下上海,贷款注册成立了上海杰事杰材料新技术公司。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杨桂生所从事的工程塑料研发工作格外陌生,但业内人士却称其为“赛钢”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通信等领域。以汽车制造领域应用为例,与传统钢铁部件相比,工程塑料既紧固耐用,又因其轻量化特质可带来省油省材的效果。“一公斤的工程塑料平均可以代替2到3公斤的钢。一辆家用轿车如果工程塑料占车重10%的话,仅燃油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几千块钱。”杨桂生介绍说。
如今,工程塑料在杨桂生手中更像是“百变金刚”,可以完全按照客户需求赋予其相应特性,可坚硬如铁,可耐高温腐蚀,还可五颜六色。在他的带领下,杰事杰新材料集团成为了年收入逾40亿元的工程塑料行业龙头、中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当导师,“传帮带”为创业者减压指路
尽管被业内冠以优秀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等多个身份,但杨桂生更偏爱于“创业导师”这一身份,因为他想为更多创业企业提供最有力的帮助。
“创业、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保证。但是,国内创业成功率却很低,最需要的还是有人引导。”杨桂生说。
十年来,作为国家科技部首批“火炬计划创业导师”,杨桂生辅导过30余家企业,其中以个人身份直接参与投资的企业有8家,合计投入现金1亿多元,目前投资部分估值已经超过10亿元。十几年来,他还捐赠过100多家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