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8·桐城(北京)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北京科尔兴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药品灌装GMP生产线项目等20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投资总额达30.27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桐城市集中精力抓项目、抓招商、抓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9亿元,增长8%,总量在全省61个县(市)中居第11位;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15.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或近两位数增长。
聚焦两大首位产业
桐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将发展重点聚焦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大首位产业,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编制出台了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两个首位产业规划,明晰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今年,桐城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首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智力支持、扶持政策、营商环境等要素协同,设立10亿元招商引资母基金,重点支持首位产业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初步形成以盛运环保为龙头,驭风风电、香杨新能源等为骨干的产业格局,共拥有节能环保企业59家,其中规上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今年1-7月,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3.4亿元,同比增长20.9%。
智能制造产业方面,重点打造盛运重工、中一智能、汉王塑胶机械、金亿测控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同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已有23家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全市现拥有智能制造产业企业46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今年1-7月,智能制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18.4%。
向高质量招商路径转变
目前,桐城市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企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此,桐城市进一步加大选商引资工作力度,瞄准一二线城市产业转移动向,积极采取组团招商、专职驻外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主攻符合政策导向、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与此同时,制定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招商引资风险保证金、异地商会会长联席会议制度。新增20亿元壮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引进国投兴业资本等创投机构设立分支,吸引外地企业来桐投资。在广州、北京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65.6亿元。
桐城市还抢抓央企混改机遇,与中建材、中核、中车等18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221亿元,已到资43亿元。持续推进企业上市,香杨新能源挂牌新三板,汇通主板上市已与券商签约,信邦电子IPO工作启动,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24家。1-7月份,桐城市实际利用安庆市外资金49.21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个。
将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到底
项目来源靠招商,招商成效看营商环境。桐城市以“四督四保”为主抓手,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和“四送一服”活动,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工作职责,包年度投资到位、包序时进度到位、包问题解决到位、包责任落实到位“三定四包”责任制,对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安排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帮扶联系,今年已筛选出48个重点项目,由24位市领导牵头推进。坚持定期召开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调度会,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研判,明确措施,落实责任。
另外,积极强化“政策支撑、平台支撑、人才支撑”,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1+3+8”系列政策,2016年以来共兑现奖补资金1.35亿元。倾力搭建国家高分子质检中心、经开区“双创园”、“青桐”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鼓励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实施“文都英才”行动,吸引各方人才来桐创新创业,先后引进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21人。
桐城市还发挥银企对接会桥梁纽带作用,每季度开展一次银企对接活动,今年已集中签约项目198个,贷款30亿元。推行“政银担”“税融通”等融资新模式,发放税融通贷款0.73亿元,政银担贷款3.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