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余良卿号膏药店(简称余良卿),创办于1855年,以制售黑色硬膏药见长,尤以“鲫鱼膏药”闻名遐迩,1929年在安徽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奖,被誉为安徽“三珍”之一,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畅销于皖、赣、鄂、湘、川、闽、苏、浙、鲁、沪等省市,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历百年而不衰。
当时在安庆有这么一个传说,话说上八仙之首铁拐李下凡化为烂脚跛子乞丐下凡,来一户人家医腿,并在此长住几个月,得到老板悉心照顾,精心医治。乞丐被老板济世惜贫,讲求医德的精神所感,走时留下鲜荷叶一张,活鲫鱼一尾,嘱店家投入药锅,熬制膏药。这户人家就是余家,这副偏方就是“鲫鱼膏药”。鲫鱼膏药疗效显著,非常灵验,为许多百姓患者解除了病痛,因而深受百姓的拥戴,余家也籍此奠定了稳固的基业。余良卿号从此声名鹊起。
1855年(清咸丰五年),余氏家族在安庆大南门街16号,开设“余良卿号”膏药店,前店后坊,以制售黑膏药见长,典型代表是“鲫鱼膏药”(现名余良卿膏药)。
余良卿膏药(原鲫鱼膏药)的创始人余性庭(余鹤笙祖父),原世居安徽省桐城余家湾(今安庆市郊杨桥镇余湾村),为乡里中医,善制药,后举家迁居安庆,并在安庆城内摆摊出售膏药。清咸丰五年(1855年),余性庭过生日,亲友送匾恭贺,落款时间即成为余良卿历史有确切记载的开始。同年,得亲友匡助,在城内大南门正街16号,开设余良卿号膏药店,家店不分,自制自销。
余性庭去世较早,其妻带领全家继续经营,因本小利微,全部资金只能买四五斤麻油和二斤铅丹,勉强维持全家生计。约在1860年前后,开始雇佣工人。
余鹤笙(1866—1918)是余良卿历史上功勋卓著者,其后人曾将其肖像作为注册商标以示纪念。余鹤笙少随父母出售膏药,后去石牌店铺当学徒。因父兄相继病故,回到店里协助母亲余翁氏管理店务。
“余良卿”第三代掌门人余鹤笙
1884年,余鹤笙接管膏药店,余良卿膏药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生意开始好转。因余鹤笙谙熟中药,并与其在安庆经营药铺的内弟陶雪岑一道苦心钻研,改进了膏药配方,将主要成份铅丹改为铅粉和麻油煎熬,同时,攻克了药膏的“老”、“嫩”和粘性不强等技术难题。使得熬出来的膏药粘性强、封闭密,贴在患处不会移动,也不伤皮肤,起到滋润、防腐和收敛的良好作用,愈后不留疤痕,对疮疖、冻裂、湿疹均有良好疗效,并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深受劳动人民欢迎。赣南一带群众不仅用于外贴,有患腹痛者刮取适量膏药油化水吞服,亦能见效。因而声名远播,畅销省内外,成为安庆名牌产品之一。来往安庆的旅客,常购之自用或馈赠亲友。
1894年至1932年,余良卿膏药店达到鼎盛时期,长期雇用工人、学徒达20余人(不包括雇佣的临时摊药工),日进原料麻油百余斤、碳酸铅粉80余斤,是开业时进料的40余倍,除主销“鲫鱼膏药”外,还制售虎骨追风酒、风损膏药、吹耳散、下疳散等,年营业额达银币4万余元。该店取得成功的诀窍,不仅在于“鲫鱼膏药”的畅销,而且得力于经营得法。在经营上,一是除店内长期雇用一些工人、学徒外,还大量雇用“清节堂”(清政府收养贫穷寡妇的地方)的寡妇作店外摊药工,按件付酬,既扶助了贫弱,又降低了人工费用(因为摊药工工资较低),一举两得;二是利用顾客购货定金作周转资金,供货及时,礼貌待客,服务周到,深受顾客信赖。所以,余良卿号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安庆膏药行业中独树一帜。
1918年,余鹤笙卒于安庆,余良卿店业由其胞弟余选三接撑,因经营不善,业绩开始下滑。
1933年前后,由于帝国主义买办资本的挤压、国内局势动荡以及假冒伪劣产品(典型的是“佘艮乡”膏药)的冲击,生意黯淡,几濒破产,店主余永年(余鹤笙兄长之子)被迫将店屋出典与人。1938年,日寇侵占安庆,余良卿店主余达谟(余永年之子)悉数携带店内现金及存货出走,经江西逃奔到安徽屯溪辟店开业,安庆老店亦艰难支撑着。抗战胜利后,余达谟迁回安庆旧址复业,并将1933年出典的店屋完全赎回,企望凭藉昔日声誉,重振雄风,然而内战时期,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该店只能维持惨淡经营。
1949年以后,余良卿逐渐恢复了生机,1953年总产值上升为8万余元,从业人员达到21人.
摄于1954年的余良卿膏药店全体工作人员1954
同年“鲫鱼膏药”改名为“余良卿膏药”。1955年,余良卿号实行公私合营,并易店为厂,改为“余良卿膏药厂”,从而结束了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的历史,主要产品为“余良卿膏药”。1965年,发展了橡皮膏制剂生产,新产品“活血止痛膏”(橡皮膏)取代了黑膏药的传统地位,成为主要产品,填补了安徽省中成药生产的一项空白。1966年,年产值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1972年,该厂由城内大南门旧址迁到城西新建。
位于安庆城内大南门旧址的余良卿膏药厂
“文革”期间,改称“安庆市第二制药厂”,1981年改名为“安庆市余良卿制药厂”。
搬迁至城西的安庆市余良卿制药厂
1980年至1993年,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厂房、设备不断更新,企业管理日益现代化,先后完成近10项技改工程,厂区环境实现园林化,全厂形成三级质量管理网络,计量管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先后推出20多个新品种。麝香镇痛膏荣获国家医药局和国家中医药局优质产品称号,活血止痛膏、接骨灵贴膏、康肤露先后被评为省优产品。其它如麝香大王膏、肤疾宁贴膏、关节止痛膏、医用胶布、枣仁安神液、祛痰灵、蛇胆川贝液、金刚健身液、生脉饮、补中益气合剂等也颇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1993年后,由于体制和管理的落后,企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5年虽经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但本质上却没有改变,经济效益呈逐年下滑状态,濒临亏损,危机重重。
2001年8月,余良卿与民营高科技产业——安徽安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姻,这是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的“天作之合”,能够使我们双方的优势得到尽情的发挥。
岁月变迁,百余年后的余良卿今非昔比。2001年,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庆余良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资重组,成立“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新公司转变观念,以现代科技发展中药事业,新建了现代中药产业化基地。通过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工艺革新、更新设备、升级改造生产线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现在,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拥有GMP标准认证的现代化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中心;能生产橡胶膏剂、合剂、颗粒剂、硬胶囊剂、酊剂、软膏剂、膏药剂等七种剂型三十多个品种,其中橡胶膏剂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现有高新技术品种6个, OTC品种17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6个。公司已取得的授权专利有3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更是在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成长壮大的余良卿秉承着“精工良药 福泽百姓”的企业使命,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社会公益的担子。在帮扶贫困、传递温暖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余良卿参与了“百企帮百村”活动,公司已累计向龙山村捐赠现金18.4万元、捐赠药品价值约2万元、收购农产品2.35万元。另外,向贫困县岳西捐赠现金2万元、收购农产品2.66万元;向交警、环卫工人及孤寡老人捐赠药品价值6万余元;向残联、民政捐赠药品。
今年1月份,全国各地气温大跳水,骤然步入寒冬状态。余良卿上下一心,迅速开展“卿情大爱温暖寒冬”爱心捐赠活动,为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益丰完小和湖北恩施柏杨坝镇关口小学共500多名孩子们送去冬季防寒用品冻疮膏共计5000余只。
1月份,余良卿邮寄给全乡所有小学的25件共4500支冻疮膏,由于大雪封路,邮政物流无法配送到乡里,没有能在学校放寒假之前发到孩子们的手中。
于是在3月5日,余良卿人从镇雄县驱车3个半小时到岩洞脚、观音岩两所村小学,共发放了9件冻疮膏。乡中心小学徐校长表示:剩余的16件冻疮膏将由乡中心小学陆续发放,让全乡小学和托幼班共4412名孩子都能用上。
余良卿人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表明:做公益,我们是认真的!
160年过去了,余良卿从前店后坊的小药店发展成有近千名员工的大型制药企业,有辉煌时刻亦有危机重重,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未来的余良卿这艘大船又会开往哪里呢?
掌舵人严新文告诉了我们答案。制药可以治愈病人,但如果大家都健健康康,不生病岂不是更好?所以,未来的余良卿不仅仅要制药,更要关注全民健康。由此,余良卿大健康系列产品应运而生。余良卿健康向市场推出卿润、卿畅、卿宁、卿暖、卿悦五大系列的31个炫味菁茶产品和安悦、欣暖2个健康组合套装。我们不但要喝得健康更要吃得健康,余良卿健康的健康膳食也在紧密研发中。目前,安庆甚至中国大多数敬老院的老人们吃的都是大锅饭。但是,老人们或有高血压又或有糖尿病,每个人的健康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敬老院的大锅饭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好,我们正在研发的这个新项目,是针对每种老人的健康问题,制作不同的膳食。我们首批研发出来的产品将会全部送给安庆敬老院的老人们。
这个喜欢一边说话一边笑的中年人正带领着余良卿人进军中国健康产业领域,开启安科余良卿药业新的历史征程。
一贴药膏成就百年余良卿,一专多元寻找新的余良卿。“余家人”一直在改变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