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车水马龙、礼让行人;夜景灯光、流光溢彩……行走在安庆的大街小巷,人们时时能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时光如白驹过隙,改革开放40周年,安庆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我市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孕育了文明新风;通过解决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上的欠账和短板,我市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面貌日益优化、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从“攻坚夺牌”到“常态长效”
回眸过去,精神文明建设脚步铿锵,一路前行!
2012年,我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崭露头角,那一年,我市首次荣获全省文明城市;
2015年,我市蝉联全省文明城市,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就此吹响;
2015年度全国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我市位列全国100个提名地级市第34位;
2016年度测评成绩位列第24位,在全国排名中前移了10位;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安庆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我市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心从“攻坚夺牌”转移到“常态长效”上,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过去几年,市委、市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推动形成“党委主抓、政府主建、部门主责、属地主体”的创建工作格局。从2015年起,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陆续出台《市领导包保创建工作责任制制度》《安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实行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动态化管理》,以制度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评,公平公开公正地查找出各地各部门创建中存在的问题。2017年,我市还成立了由市纪委、市检察院、市文明办为成员单位的督查领导小组,市纪委、市检察院联合对创建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长效,2018年,我市出台《安庆市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案》,以“防反弹、保常态、促提升”为工作重点,做好拓展延伸,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督查检查逐步实现常态化,通过闭环调度机制,跟踪问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今年1至11月,共印发督办通知37期。
2017年1月1日开始,北京环卫集团向我市输出“京环模式”在城市正式落地运行,北京环卫集团与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安庆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市区的环卫工作。市区之前的11家环卫公司全面退出,市区环卫作业进入“一体化”时代。
马路卫生干净了、机械化程度高了……
环卫作业走上了市场化、制度化的路子。
我市环卫作业服务面积从过去的1825万平方米增加到2146万平方米,新增321万平方米。服务范围东至皖江大道四期江堤交界处,南至江堤第二道护坡,西至环城西路,北至206国道安庆医专交界处,基本上实现了全市环卫工作的全覆盖。
我市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和公交车出租车、机场车站、建筑围挡等平台载体,运用百姓宣讲、公益广告等形式,提升“渗透效果”,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公益广告做成群众身边的常态风景。
目前,我市已将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载体拓宽至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等新媒体,解决了核心价值观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争做好人氛围日渐浓郁
宜城大地,人杰地灵,这是一片充满爱的热土。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36人当选“中国好人”,130人当选“安徽好人”,当选数居全省前列。
时光回到2015年,那一年,我市出台《安庆市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帮扶办法》。“安庆好人”——大观区环卫清淤工人庞立保因工资收入较低、家庭条件差,一直与90多岁的老母亲租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平房内。在当年的廉租房分配中,他优先获得了廉租房,改善了居住环境。
在市委、市政府长期的关怀和帮扶下,好人有好报、自觉做好人的氛围越发浓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好人的队伍中来——
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团队后,太湖县新仓镇坛桥组居民周德江为配型成功的重庆女性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走街串巷回收废品,并将其所得捐献社会的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拾荒农民”储德素用爱心诠释“最美”;不向命运低头,靠着顽强的毅力,经营网店,乐观面对生活的望江县鸦滩镇脑瘫女孩黄蔚,让人为之敬佩……
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幼,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做着平凡却温暖的小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从过去零零散散的志愿服务,到如今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志愿者招募注册机制日益完善。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已注册志愿者42万余人,注册志愿者达常住人口9%以上。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志愿服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常态化。
今年,全市共有6.5万文化、医疗等志愿者开展科技下乡、医疗救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约24万多名少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得到持续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第一课 向孩子们宣扬正能量”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入到各中小学校。今年1至11月,共有50人获得“美德少年”称号。
“老城改造新城配套”提升环境
从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开始,我市按照“老城改造、新城配套”的思路,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黑化、生态绿化、夜间亮化、环境净化、服务便民化为内容的“两改五化”工作,实施“一湖九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城市旧貌换上新颜。
放眼老城,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类工程掀起高潮。今年,我市市区将有超过1万户群众从低矮破旧、缺少公共服务配套的棚户区、城中村,搬进新房,实现“出棚进楼”的安居梦。通过棚户区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清水濠、程墩路、渡江路、工人新村等片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市政巷、马家岭等一批D级危房问题也得以解决。市区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17个约179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整治过程中,我市坚持改造与提升并举,重点针对水电气、小区道路、雨污分流、管线规整、房屋外立面和绿化游园等,进行基础型改造和美观型提升。市府路、宜城路、沿江中路等16个重点工程道桥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城市路网日渐完善。
放眼新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商务中心、体育中心全部落成,欧尚、八佰伴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生活小区相继建成。9月底,“一湖九河”项目竣工,通过清淤疏浚实现水清岸绿,888户居民搬离涝区实现安居,平均三五年一涝的区域成为117.67万平方米的景观区……昔日断流的臭水沟秦泉河,如今水光粼粼,护坡整齐划一,景观园曲径通幽,新植的树木酝酿着勃勃生机。
如今,宽敞的湖心中路让曾经的拥挤成为记忆;康熙河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的最佳场所,填补了东部新城大型景区公园的空白;安庆首条高架——中兴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给来往市民出行带来方便……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给市民带来了舒适和便利。
改革开放40周年,点滴努力,汇成小溪,聚集成河,流入大海,城市的文明建设不断滋润着这方热土,让安庆更加璀璨夺目。
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
2012年,我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崭露头角,那一年,我市首次荣获全省文明城市;
2015年,我市蝉联全省文明城市,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就此吹响;
2015年度全国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我市位列全国100个提名地级市第34位;
2016年度测评成绩位列第24位,在全国排名中前移了10位;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安庆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我市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心从“攻坚夺牌”转移到“常态长效”上,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